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幼儿教育

2023-03-23 12:0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与幼儿教育》,欢迎阅读!
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教育



陈鹤琴教育思想与幼儿教育

【摘 要】 陈鹤琴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开创者,有中国的福禄贝尔中国幼教之父的美称。其学前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建立于广泛而深入的教育实践之上,顺应历史前进的方向,符合社会潮流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他终生探索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系统、科学教育理论体系,至今仍闪烁着熠熠的哲理光辉。幼儿教育改革热潮中,重温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仅有一种亲切感,而且对中国今天的改革仍有借鉴作用,他先进的教育理论,引导中国幼教改革一路前行!



【关键词】活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理论体系是陈鹤琴学前教育课程理论的核心思想。它对中国的教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在四十年代初,中华民族遭受外族侵略,年轻一代受的是封建奴化教育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省创办了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提出教育主张,经过几年教育实践,意在要把那种死气沉沉的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1继而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在二十世纪的科学民主时代,活教育要求培养具有科学头脑和民主思想、民主意识的中国人。在随后的日子里,陈鹤琴不断的完善教育理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学习的四个步骤,五指活动计划,活教育的十个特点,训育的十三条原则。整个体系由三大目标统领,构成了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最高成就。仅从三大纲领入手展开研讨。



(一)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指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2从抽象到具体逐一递进的阐述了教育的目的论。首先,做人教育为一般意义的目的。认为今后的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无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还要教育不会做人的人会做人。做人是教育的基本任务。其次,做中国人现了教育目的论的民族特征。陈鹤琴曾说到:今天我们生长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与一个别的国家的人不同。”3要把祖国的发展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要向民族英雄一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最后,做现代中国人则使教育进而体现时代精神。 教育的目的论有了发展,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发展为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4这个界人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5这五个方面至今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教育的课程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指出:活教




育的课程是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6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我们的活书,直接的书。尤其是儿童在基本认识的形成时期,鲜活的教材,才具有说服力,印象最深刻,最引发创造。他认为有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出来,切合人生的课程内容就是儿童的一饮一食,一草一木的接触,灿烂的玩具用品。”5当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为幼儿所熟悉时,他们便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相应的就使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变得比较容易进行,成效也更加显著。因此,陈鹤琴的源于生活的幼儿园课程观尊重了儿童的兴趣、特点,体现了学习活动中儿童的主体地位。



(三)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指出: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什么原则呢?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7他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8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做事、做人。做中有熟、熟中有巧,巧中有规律,规律再指导类似的做,这是一个真实的认识过程和进步过程,儿童形成直接经验的过程,就是他们思维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他们动研究的精神形成的过程。这是做一个中国人应具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儿童自己去做,去探讨、去思想、去发现,这是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手段。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幼儿解放出来,让他们自主活动、去探索、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则要善于启发诱导。



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

(一)教育的目的论与幼儿教育

教育理论的提出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对当前的幼儿教育同样有深刻的影响。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育于各项活动中,注重活动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提供选择与创造的条件。教育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幼儿园要创造与幼儿教育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二)教育的课程论与幼儿教育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这是活教育的课程论,陈鹤琴为《小学教师》撰写了发刊词,他根据陶行知先生批评传统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名言,提出了把这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和有生气的教育。教师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则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幼儿的生活应该被重重的凸现出来,教育的内容只有源自幼儿的生活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远离幼儿的生活,也不可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关注幼儿的生活。



(三)教育的方法论与幼儿教育






陈鹤琴认为自动自发的学习,乃是以为出发点的,在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去求进步,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知识,才算是真知识,有用的知识,培养现代的中国人,必须以开始。陈鹤琴反对传统教育以教师讲为主,将重心放在灌输知识上的教学理论,反对压抑儿童力量和思想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提倡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观点,要把儿童的兴趣、培养儿童的动手、独立思考的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



陈鹤琴先生毕生致力于幼儿教育为中国的幼儿教育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反映了儿童的幸福要求、人文精神、儿童发展和教育创新的要求,也和当代世界教育发展息息相通,形成了一个经的起时代发展考验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为幼教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们在先行者的启示下,在世界科学迅速进步的形势下,国家对下一代成长质量的关注下,有可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注释:

[1][3][4]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五卷[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29.63.62.67.



[2][5][7][8] 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44.



[6]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5.613.110.11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1c0facfe4733687e21aae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