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

2022-04-27 03: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秩序,变化,政治,笔记,社会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

亨廷顿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出现社会动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会的急剧变革带来的新的社会集团和势力被迅速动员进入政治生活之中,但政治体制的发展速度倘却不能与之匹配。也就是亨氏所提的现代化、社会动员以及政治参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公式:现代化/经济发展=社会颓废、社会颓废/社会流动=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动乱。借用托克维尔的话就是“如果人们想保持其文明或是希望变得文明之时,他们必须提高并改善处理相互关系的艺术且这种艺术提高和改善的速度必须与提高地位平等的速度相关。”但事实上,处于现代化过程中大多数国家都难以实现两者的同步发展,进而造成了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动乱。

那么该如何看待这种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动乱呢?亨氏提出,现代化导致社会动乱、现代性带来社会稳定。即从政治制度化这个角度展开自己的论述。从社会的参与制度化状况来看,以分为公民社会和普力夺社会,前者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在现有体制框架之内实现的,后者则陷入一种低制度化和高政治参与的张力之中,由此可以认为是社会中的各个集团或势力凭借自己的实力并按照自己的方式参与政治生活,进而造成了政治体制难以承载和吸纳,出现社会动乱。但具体应该怎么衡量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的承载力和吸纳能力呢?亨氏从制度和体制的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内聚力四个方面展开测量,认为一个较高的制度化体制通常是适应性强,能够在有效应对现代化造成的社会政治环境巨变;组织体制复杂,具有数量多且专业化的特点;自主性强,能够独立于其他社会团体和行为方式而生存;内聚力高,能够实现组织内部的团结。如果某一个社会制度这几个方面都体现出较高水平,那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现代化过程中动乱现象出现的次数,概因其可以将社会动员出现的新社会势力吸纳入现有体制框架之内,同化为现有体制的支持力量。

但如果体制的制度化较低难以化解这些新势力造成的参与压力呢?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们首先应当明确一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新的社会势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诉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利益的驱动,因此可以将其视为是通过参与政治生活寻求利益的实现途径。因此,对于上述问题的解答可以从这种利益实现的途径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我们知道,既有政治体制和政治秩序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既得利益团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因此如果想要打破这种既存的利益分配格局,那么就夺取或借助国家公共权力方可实现。为此,如果现有体制难以吸纳新社会势力,那么其通常会采取革命的方式,从体制外打破现有政治体系,重新建立一个对自身有利的利益分配体系。若果现有体制对这些社会势力能够做出一定反应,那么改革也不失为一条可取之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改革还是革命,在这其中都应该对不同团体的价值观念、利益取向等做好了解以获取改革或革命所需的社会基础。其中,城市作为代表新的社会思想、生产方式的一方,通常表现为政治上的革命主义更甚者是激进主义,农村因固有的传统性通常表现为保守主义。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以争取城市或农村的支持。

其中,最为有力的一项措施就是成立政党。政党作为一种组织化的制度载体,可以有效吸收新近出现的社会势力,使其拥有政治表达渠道。同时,也可以让社会势力进行政治表达的过程中同化政治势力,使其成为现有体制的支持力量。因此,政党是强有力的推进政治制度化的手段和工具。因此,为保证现代化的稳定性,需要通过政党这种强有力的制度化工具,将不同社会势力的利益诉求进行整合,并在整合过程中将其同化,使其成为享有体制的一部分,减少其的不稳定性和暴力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52880bb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