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解决方案

2022-07-13 00:49: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解决方案》,欢迎阅读!
联网,停车,解决方案,智能,系统

物联网智能停车系统

第一章 前言(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调整,大批人口将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将不断增加。同时,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商业活动将更加活跃,机动车的数量和使用频率也将大大增加,对中心城市的交通带来沉重的压力;交通“停车难”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大中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传统停车场管理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滞后于社会的需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尤其,随着智能大厦和智能小区等智能建筑的不断发展,与之配套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与国外智能化停车场系统日新月异的使用情形相比,国内对于智能化停车场的使用、特别是对基于先进的无线传感网技术的智能化停车场系统的使用,还处于一片空白。而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停车场系统,可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感知能力来监控和管理每个停车位,提供特殊的引导服务,实现停车场的车位管理和车位发布等功能,彻底改变智能化停车场的发展方向,同时依托移动M2M平台与3G网络覆盖的优势,使城域级综合停车管理成为了现实,填补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停车场这一领域的空白,必将引领一场停车场智能化的新革命。

第二章 设计概述

一、需求分析

现阶段我市的停车场可以分为封闭式停车场和开放式停车场两大类,封闭式停车场又包括室内停车场和室外停车场,其的特点是有明确的出入口,如建筑物内的地下停车场;开放式停车场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出入口,如道路两侧的停车位,建筑物周围的区域等.

封闭式停车场由于其封闭性及易管理性被大量的使用,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管理、发布的手段,造成许多的停车场的使用率并不理想。同时,由于缺少准确的信息指引,许多驾驶员在寻找车位时常常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2015年西安市西安市政府常务会通过了《西安市20152017年度停车管理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从今年到2017,西安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停车管理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通过三年建设,全市车位总数将超过100万个.三年内新建、改造公共停车场(库)数量达到200个,公共停车位达5万个以上。

然而根据2014年统计数据,西安目前车辆大约230万辆,停车位供不应求,如果不能采取科学智能的方法新建的停车位利用率不高,停车难的问题.

对于地下停车场应实现以下功能:

1. 智能的车牌识别功能方便车辆进入停车场并计时计费。 2. 精确的每个车位管理,保证车位不被误占。 3. 及时的信息发布平台,能让车主了解到车位信息。

二、设计原则

1、先进性原则

采用先进的无线传感与停车管理、信息发布技术、方法和手段,综合应用到系统中。同时要兼顾结构、设备、工具的相对成熟。不但要能反映当今的先进水平,而且要具有发展潜力。在软件设计规范方面,严格遵守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支持标准的应用开发平台,可以方便地与其它相关系统连接和通讯。

2、实用性原则

系统建设、产品选型具有很强的实用针对性,既考虑先进性又要考虑实用性,应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实用、经济的原则。 3、可持续性原则

系统设计、建设除了考虑先进、实用,还考虑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系统接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

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要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全部系统都必须按照开放性和标准性原则设计和提供全套的技术资料和全面的技术培训。 5、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6、扩展性和易维护性

可扩展性的基础是开放性、标准性和技术的可持续性,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保证可扩展性,包括采用先进的软件工程理论、系统论,以及分层和代理的方法等多种方法来保证扩展性.

系统的软硬件的升级换代、系统使用中的易损件及耗材的更换,须方便操作,易于掌握。对部分系统的常用数据,具有自动导入功能,以便节约时间,把操作使用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7、功能完善与资源整合相结合

既要充分了解停车场管理部门的业务需求,并在其基础上进行整修升级建,从而保证总体功能完善,又要尽量考虑原有设备的合理利用。 8、协调顺畅性、简单易用性原则

系统中心管理人员不可能完全掌握系统相关的专业技术,因此,各子系统应有机结合,协调工作;系统要流程正确、顺畅、人机界面清晰、操作简洁明快. 9、保护建设方投资及效益

具有异构软硬件适应性。项目的建设应保护业主方已有投资,保证系统建设效益。系统建设的经济性也是本项目建设的重要方面,系统建设的效益性应从充分集成应用业主方已有资源和合理规划新系统两个方面得到保证。 10、确保新旧系统平滑过渡

新系统的建设应保证与旧系统的平滑过渡,不应造成对用户服务的中断。保证现有数据库数据的转移及有效利用。 三、设计依据 1)业主要求

2)《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9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002cf3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