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2022-08-18 08: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

1.茶陵派

1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 2当时社会弊病已日见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提出宋窥唐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强调对法度声调的掌握,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图洗涤台阁体单缓冗沓的风气,振兴文坛。

3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文学史史册上. 2.前七子

1明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轫于前七子的文学活动。前七子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弘治、正德年间,成员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是一个以李梦阳为核心代表的文学群体。

2他们倡导复古,[反对]台阁文学理学风气,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3在贬斥文学“主理”现象的同时,李梦阳提出文学应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他将民间创作与文人学子作品进行对比,以为“真诗乃在民间”

4他们过多地重视古人诗文法度格调,暴露出“守古而尺尺寸寸之”的毛病。 3.后七子

1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2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同样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汉魏、盛唐为楷模,"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较前七子更绝对。

3他们复古拟古,主格调,讲法度,互相标榜,广立门户,声势更浩大,从而把明代文学的复古倾向推向高潮。 4.唐宋派

1明代嘉靖年间,文坛出现了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2文学派别将前七子师法秦汉作为自己反拨的对象,提倡唐宋文风。

3唐宋派推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等唐宋古文名家。茅坤编成《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唐宋古文名家标榜为效法的“正统” 4主张文以明道。道指儒家道德原则。

5唐宋派文学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归有光的散文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富有感情色彩,他的《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5.台阁体

1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 2.其倡导人号称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故称其诗为阁体

3它的出现,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全是歌功颂德向皇帝拍马屁的内容,毫无创新,毫无生气,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 6.梅村体

1清初吴伟业(号梅村)以唐诗为宗,七言歌行,尤所擅长。


2他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 3它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重在叙事,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温庭筠、李商隐的风情韵味,融合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在叙事诗里独具一格。 4梅村体以表现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圆圆曲》是“梅村体”的代表作,情节波澜曲折,富于传奇色彩。“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精警隽永,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5吴伟业歌行成绩突出,誉满当世,影响深远。清末王闿运《圆明园词》、王国维《颐和园词》等,都是“梅村体”的遗响。 7.沈汤之争

1汤沈之争涉及到明代两大戏曲创作观念的争论,汤即指汤显祖,沈即指沈璟,其中汤显祖的戏曲创作观念影响较大。

2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大巨人,对戏曲格律与文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文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两人持论相对,发生过碰撞文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入其中参与讨论,这就是戏曲史上著名的“汤沈之争”。 8.桐城派

1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三祖,其中,方苞为桐城派创始人其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

2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

3“桐城派散文的基本理论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政权为服务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

4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 9.临川四梦

1汤显祖创作的四种剧本《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代表作为《牡丹亭》 2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曰政治问题戏。

3哲学主张和理想皈依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

4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艶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10.四声猿


指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

1《狂鼓吏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

2《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

3《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 4《女状元辞凤得凰》: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qǔ)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 11.诸宫调

1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指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

2诸宫调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

3南方的诸宫调主要以笛子伴奏,北方的诸宫调多以琵琶和筝伴奏,故北诸宫调也称“搊弹词”

4《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2.镜花缘

1《镜花缘》清代百回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辉璀璨、带有浓厚神话色彩、浪漫幻想迷离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 2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字松石 ,江苏海州(今属连云港市)人。以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 3表现理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女儿国",借想象中的"子国"表现他的社会理想。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聊斋志异》狐鬼世界的现实意义

9 浅析《聊斋志异》对古代文言短篇小说文体的创新。 10《儒林外史》的结构形式与叙事艺术的新特点。 11《儒林外史》作为长篇小说的结构特点。

12,从《儒林外史》的文人群像的刻画看其批判精神。 《三国演义》 《金瓶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0ad5d85022aaea998f0f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