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励志故事

2022-07-28 23:14: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_励志故事》,欢迎阅读!
不为瓦全,宁为玉碎,励志,故事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正直就是胸怀坦荡,为人忠诚,行事遵从真理,敢于坚持真理。当真理与谬误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维护真理,并敢于抵抗强暴,不屈服于压力。

《家语困誓篇》书籍中说;春秋时卫国蘧伯玉,有德有才而卫灵公不能用;弥子瑕很坏,卫灵公却重用之。大夫吏鱼劝告卫灵公,卫灵公不听。史鱼生病快要死的时候,把儿予召到面前,对他说:“我不能荐举蘧伯玉,贬退弥子瑕,作为臣子,我不能静助君主行正道。在生不能帮助君主行正道,死之后我的丧事就不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办。我死后,你把我尸体放在窗户边就行了。”史魚的儿子按照他的吩咐做了。卫灵公来吊丧,见到这副模样,感到很奇怪,便问其中原因。史鱼的儿子就把父亲的话告诉了卫灵公,卫灵公很惭愧的说:“是我的过错啊!”命令礼葬史鱼,同时拔擢蘧伯玉,贬退弥子瑕。孔子知道后:叹道;从前的进谏者,顶多谏死;死了就算了,没有象史鱼这样的,死了还要用尸体进谏。

史鱼是正直的人。他正道直行走到底,只要认为自己坚持的是对的,便死了也不肯罢休,还要用最后的一次努力来实现自己正确的主张。他可算得是正直者的典范。

要做正直的人,就要敢于牺牲自我。从历史上看,往往需要人们在真理新生命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隋朝的兵部尚书冯慈明

1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为李密所执,李密强迫他投降,他回答说,“直道事人,有死而已。励志故事”于是,李密将他杀害。如果冯慈明投降李密,马上就能得到高官厚禄,可以享受生的快乐。然而他选择了死,为了直道,他宁死不生。

正直需要有坚持自己信念的勇气,在必要的时候要敢于反对确认是错误的东西,不管这种错误是否出自于权威、上级。一次在手术室里,开刀后给病人的创口填进了12块纱布。将要缝合时护士看见只取出了11块纱布,“大夫,您只取出11块纱布。她提醒医生。“不,我已全取出了,立即缝合!”不行!”护士抗议道,“里面还有一块纱布””由我负责好了”!医生严厉地说,“缝合”,护士激动地喊道:“您不能这样做!您要对病人负责!看着她这神情,医生微微一笑,举起手来给护士看。说:“第12块纱布在这里,你是个正直的人” 同时,正直还需要具有一种服从精神,服从真理,一旦确实认识到自己错了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改正。这样做,也许因为有错而被人瞧不起,但这是暂时的。时间一长人们就会看到你的高尚品质,而对你改采尊敬的态度。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铜碗豆!“铜碗豆可以说是正直的人的写照。



2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0b811112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