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中的音乐美

2022-10-28 05:1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字中的音乐美》,欢迎阅读!
文字,音乐



文字中的音乐

——简述音乐与写作的关系

李真 人类从生下来就是带着声音的,那一声啼哭是宣告降生的,也是人这一生和音乐的关系的开始。

音乐是什么?音乐不以说理方式来传播,而是更多地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更多地得到美的滋润。 音乐是什么?音乐与人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言语、行为、人际关系等等,有一定的关联。故高洁的音乐与低价的音乐其对人们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涵着及关联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为什么音乐能表达人们的感情呢?因为音与音之间联接或重叠,就产生了高低、疏密、强弱、浓淡、明暗、刚柔、起伏、断连等等,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关联。特别对人的心理,会起着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广义的讲,音乐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所谓的音乐的定义仍存在着激烈的争议,但通常可以解释为一系列对于有声、无声具有时间性的组织,并含有不同音阶的节奏、旋律及和声。

《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在所有的艺术类型中,比较而言,音乐是最抽象的艺术 文学 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被称为语言艺术和时空并列艺术.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文学是由语言文字组构而成的,开拓无言之境)往往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同样是艺术门类的文学音乐就存在了共通的美学理念。

文学是人从懂事的时候就开始学习的东西,也是会伴随人的一生,写作中不可避免的有音乐的印记,音乐在一个人的身上就实现了融合与统一。

音乐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于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活体验。这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为突出。

这样看来,音乐是一种隐晦的交流方式,它把要交流的东西隐藏在它的表象之下,要人去体会,去探寻,才能够实现与作曲者及演奏者的在精神上的美学上的共鸣,文学是另一种符号,它用直观的文字表达要表现的内容,是直接的,这样就可以使文学达到了简单的与人的沟通,但是文学的发展使文学逐渐走向了隐晦,直接表达的文学不能更深层次的体现美感,就需要如同音乐一样从深层次表达。






音乐是有其特征的,就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家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文学写作中同样需要节奏与旋律,文学的创作不能够一直是同样的,平铺直叙的文学失败的,要使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跌宕起伏,才能使读者获得文学的审美享受,这样的文学才具有恒久的价值,有价值的文学才有存在的必要。

文学写作中复合必要的音乐感是必要的,只有音乐才是真正的靠节奏和旋律来创造生存的,从音乐中借鉴得来的内容恰好可以使文学的层次得到提高。

在我国古代,文学就与音乐结合起来了,这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诗歌与音乐

中国的古代诗歌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则分《大雅》与《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包括了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共105篇,其中《大雅》 31篇,《小雅》74篇。《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由《诗经》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而由之名字亦可得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启蒙。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中国诗歌脱胎于音乐

广义的诗歌到汉代时候,达到了一个顶峰,著名的便是乐府这一官方机构的成立。《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朝廷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既是乐府诗,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它也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绝句和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而汉字是单音,每一个音又包括声、韵、调三个部分。这样,讲究声韵和格律,就成了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唐诗十分讲究声韵与格律,因此,唐诗具有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当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杜甫的《羌村》“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的时候,那种顺畅,真如行云流水,声音处感情亦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音乐的美。

朱谦之先生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提到,“唐代的绝句,都是用来歌唱得”。这个也可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301063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