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社会学形成性作业一思考题

2022-04-01 07: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社会学形成性作业一思考题》,欢迎阅读!
思考题,成性,社会学,西方,作业

作业一 思考题

请比较分析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和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在思想来源、研究对象、方法原则等方面有何区别与联系?(形成书面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答: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

1、实证主义社会学是在欧洲启蒙运动、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以物理学生物学等重大科学发现为代表的发达的自然科学,以及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和日益高涨的社会改良运动等背景下产生的。直面现实被认为是社会学区别于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标志,孔德把直面现实看做实证社会学同形而上学传统决裂的根本。实证社会学把自然科学原则移到了社会领域,被人们称之为排斥价值原则和审美原则的科学理性。

2、实证社会学把社会现象作为客观对象,试图用物理学方法描述社会整合与进化的规律。迪尔凯姆认为,真正的客观性追求不能仅仅归结为对社会有机体组织与行为的研究,而应从社会现象的一般普遍性来把握社会学研究对象。迪尔凯姆把他规定的一般性的研究对象称为社会事实。

3、实证社会学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在探求“物”的规律时,认为观察、实验等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畛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迪尔凯姆完成了实证社会学的系统建立。他首先明确了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从社会事实的本质与特征论证了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还对研究和解释社会事实的客观性方法论原则作了论述。迪尔凯姆坚持了实证社会学的理论一贯性,他把实证原则贯彻到社会进化、社会团结、宗教现象与社会知识等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中,使实证社会学以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在现代学林中争得一席之地。可以说,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古典理论中经历了孔德提出→斯宾塞明确→迪尔凯姆系统化的渐进过程。在帕森斯、默顿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曼海姆、索罗金的知识社会学中,实证主义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坚持,但是已经失去了实证社会学古典理论的坚定色彩,往往把坚持实证主义的某些原则同吸收人本主义的某些主张统一了起来。

以韦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社会学

1、人本主义社会学把社会现象看做人的主体活动结果,试图用人文文学科的理解与评价方法阐释社会行动的根据与意义。其思想源头可直接追溯到欧洲历史主义或人文学科的先驱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和狄尔泰等人那里,他们高举人本主义旗帜,反对科学主义,强调价值、意义和主观性。虽为解释社会学也认为社会学科学,应当追求社会学的客观性,但是解释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解释主观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同物理学有根本区别的历史科学,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性是在主观意义上有联系的人们社会行动的普遍性,而不是同自然规律一样的铁的必然性。

2、韦伯把具有主观意愿的个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他把个人行动和


个人的主观意愿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虽然表现出冷静的理论分析精神,不像海德格尔等人本主义在提出关怀人生、回归自我时表现出强烈的激情,但是他反对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否定主观性的立场,反对不去分析人们价值原则的单纯客观主义态度,这也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本主义倾向。

3韦伯社会学理论中表现出的某些人本主义原则,却是由比他早得多的歌德、席勒等浪漫主义者确立,然后经李凯尔特和狄尔泰等人系统阐发的。歌德和席勒继承了维柯和赫尔德反对科学理性的美学思想,主张用植根人性的价值评价和审美体验去理解人生意义和社会存在。在他们看来,人类社会同自然对象不同,如果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来看待人类社会,人就不会被作为完整的人而是被作为物来看待,近代文化危机的实质也就在这里,因此,必须用人的眼光,从人的情感、意志、选择和创造性来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在韦伯的理论体系中,他提出了另外一种方法论原则,即建立“理想类型”。韦伯指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具有独特性和主观意向性,要想保持绝对的客观性是非常困难的。韦伯意识到,社会学要想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像自然科学那样建构一套精确而严谨的概念体系,即理想类型,来增强客观性,减少主观随意性。“理想类型”是指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都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系列概念体系。这样可以避免每位社会学家都有自己一套的概念体系,从而设社会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及社会学理论的融合带来障碍,阻社会学向前发展。韦伯提出要建立理想类型首先要做到价值中立,要消除研究者价值观的影响。类似的,迪尔凯姆也提出过相关的论断。迪尔凯姆指出,要保证在社会学研究中,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首先要遵循“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迪尔凯姆认为这是一切科学方法的基础。正是因为预断观念是“摆在我们与物之间的隔”,妨碍我们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迪尔凯姆要求社会学家无论是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时,还是在进行论证的过程中,都必须绝对禁止使用科学之外的和不是为科学所需要而制造的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e5fe257375a417866f8f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