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2022-07-02 23:4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欢迎阅读!
浅析,家庭教育,残疾,儿童,问题

浅析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作者:冯雪艳 赵瑞清

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4



张家口市康保县邓油坊镇中心小学 冯雪艳 赵瑞清

摘要: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儿童的性格、行为方式以及思想品德等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对残疾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针对于残疾儿童展开的家庭教育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还未被残疾儿童家长真正采用,这也导致我国现阶段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家长参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力度,二是加强家长对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研究,三是加强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关注度,四是加大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范围。

关键词:残疾儿童 家庭教育 方式 策略

从现有的研究内容来看,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大部分从理论或者实践两个角度切入,理论即指研究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原则、存在的误区以及具体施行方法研究等,这种理论研究一般比较系统,但是具体应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另一种则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比如调查家长的教育需求、教育中存在的困难,以及总结残疾儿童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这种方法比较切合实际,能够帮助残疾儿童家庭解决某些问题。然而,对于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来说,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完美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全面的方法供家长们实施。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论述残疾儿童群体家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的残疾儿童主要包括智力落后儿童、视力残疾儿童以及听力残疾儿童等,以上这三类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现今最主要的需面对的群体。

(一)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研究成果是最多的。很多专家都针对这部分儿童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诸多的理论探讨和工作实践总结,主要集中在家长参与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家长对智力落后儿童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正确态度等方面,这些都是在实践开展中针对家庭教育对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有效家庭教育的探索。这些丰富的经验,也为广大智力落后儿童家长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增强这些儿童家庭教育的正面效果、避免家庭教育的误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现今的智力落后儿童的家庭教育快速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视力残疾儿童家庭教育

在视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诸多的研究者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我国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比如,我国著名学者雷江华教授,他通过对个例的研究为视力障碍儿童家庭教育总结出了很多重要的理论方法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2001年他提出了开办盲童家教育学校以及家长会、利用社区开展盲童家庭教育等六项建议;2003年又对盲童家庭教育念、态度、方法、内容以及目标等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视力残疾儿童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视力残疾儿童教育方法提供了参考。


(三)听力残疾儿童家庭教育

梅次开在1982年发表的《漫谈聋哑儿童的家庭教育》以及在1983年发表的《对聋哑儿童的家庭教育》等文章是我国比较早研究和论述聋哑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如儿童的早期教育教育理念、态度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为早期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2001年吴琼对众多学龄前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很多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对儿童过于溺爱、教育过程中缺乏耐心,并且,由于听力残疾儿童的教育难度较大,因此这些家庭普遍存在重医轻教的现象。他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定的参考意见,为后期我国的听力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发展提供了帮助。

二、残疾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一)加大家长参与残疾儿童教育的力度

多年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证明,家长的广泛参与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家长自身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家长参与教育的力度不足。基于各种原因,残疾儿童家长参与儿童教育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这其中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残疾儿童家庭的家长参与教育主要在辅导儿童的家庭作业以及沟通、解决儿童在学校学习的问题上,但是真正有意识的参与到家教育中来是很少的。有些是因为家长的受教育程度、自身文化水平不够,有的则是由于特殊儿童教育的特殊性而导致家长没有信心和能力参与其中,还有很多家长是由于对残疾儿童的家教育不够理解、对残疾儿童教育谨小慎微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显然,这种状况对于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开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就是说,肯定家庭教育对于残疾儿童的重要性,让家长们积极参加到残疾儿童的教育中来是目前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对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培训

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的影响非常大,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因此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至关重要。但是大部分家长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都是一知半解,在实际应用中也缺乏正确的指导。因此,社会以及相关组织应当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以专业的支持和指导,这其中包括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支持,但最重要的是知识和方法上的支持。比如,定期组织开展残疾儿童家庭教育家长培训班、知识讲座,或者开办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学校,系统、科学长期地为残疾儿童家长提供不同阶段的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同时,家长在对残疾儿童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学习和积累中,要注意细化不同情况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能够在实践中做到视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教育方式。

(三)加强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关注度

我国现在对残疾儿童教育的研究大部分还是重视学校教学的研究以及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但是对于残疾儿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以及方法研究还略显不足,社会和相关专业研究者们对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关注还远远不够。现有的研究也大多从理论知识出发,对实际状况的了解和分析不够深入或者分析单薄,真正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深入的实况了解结合并得出切实可行、普及性高的指导性建议的研究少之又少。可以说,建设科学、系统、全面、深入的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系统任重而道远,因此,大力提倡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完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理论体系至关重要。

(四)扩大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范围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残疾儿童基本就是智力落后、视力残疾、听力障碍等这几种情况,所以对于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探索大部分局限于这些方面。但实际上残疾儿童群体的其他症状还有很多,比如书写障碍、阅读障碍、语言障碍、行动障碍、自闭症、多动症等极大阻碍


儿童健康成才的问题。因此,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实践探索应拓展更大的范围和更开阔的视角。就现在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关于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及获得的经验方法还是非常零散的,不够系统和全面。因此,在今后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研究方面,我们应当努力构建一个适合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更加全面丰富的理论体系,供广大特殊家庭参考,以避免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教育进入盲目、杂乱的状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虽然已收获了不错的成果,但是距离科学、全面、系统的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和研究体系构建还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很多研究者、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家庭教育对残疾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但是残疾儿童的家庭教育的系统化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重视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借鉴国外优秀的残疾儿童家庭教育的经验,对推动完善我国残疾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要调动起全体家庭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在残疾儿童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赵愿)

参考文献:

1】胡宁,邓林园,张锦涛,方晓义,陈蕾,梅海燕,家庭功能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追踪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04).

2】黄晶晶,刘艳虹,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6(04).

3】江小英,黄英,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5(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e561b3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