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生

2023-03-16 10:3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的一生》,欢迎阅读!
孔子,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前,有一个叫颜徵(征)在的女子在尼山祝祷归家后,果然怀孕。待十月怀胎时,忽然梦见一位垂髫(tiáo)的仙女,手牵着一只满身龙麟的独角兽,背上坐着一小孩。仙女言:“此兽名叫麒麟,专为送子而来。”

等到出生时,天上传来奏乐声,同时有五个仙翁,从云彩中冉冉下降。其中一个说道:“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结果这个孩子一出生,就发现他与众不同。怎么与众不同?

他降生后不但头顶如反盂(yú,盛汤浆或饭食的圆口器具。反盂,即头顶上中间低四面高),而且面部有“七露”,眼露筋、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眼、耳、鼻又均双露,称为七露。看上去像个怪物,他的父亲叔梁纥(hé)和母亲颜徵在就把他扔在野地里了。后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只老鹰给他打扇子,遮蔽骄阳;又有一只老虎将他衔进了一个山洞,并给他喂乳汁。这就是所谓的“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这个传说至今还在曲阜一带流传。

这个人是谁?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也。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其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穀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9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立志做学者)。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孔子十七岁时,孔母颜徵在卒。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享年五十岁。孔鲤生子孔及,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著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子三十而立,已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开始收徒授业,开办私人办学之先河。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1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孔子35岁,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鲁国首都的市长),是年孔子五十一岁。由于为政有方,行之一年,四方皆则之政绩卓著。52岁,遂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被齐侵占郓、灌、龟阴三地归还鲁国。定公十二年(前498年)54岁,孔子为加强公室,提高国君的权威,削弱三桓(鲁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鲁定公十三年(前497年),齐国送八十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遂弃官离鲁。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

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他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六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十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五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二年(前493),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是年孔子六十岁。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六十四岁时又回到卫国,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7e7628c2b160b4e777fcf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