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22-12-29 05: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欢迎阅读!
初中,课程,数学,标准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获得适合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 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在情感态度和一般水平 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 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 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 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数学思考

经历使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 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理解,建立初步的空间观点,发展形象 思维。 经历使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点。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 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水平,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解决问题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 使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水平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理解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实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能够协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理解、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一、数与代数 ()具体目标

1.数与式 1)有理数

①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 字母)。

③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④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⑤能使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⑥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2)实数

①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 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③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④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⑤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实行近似计算,并按问 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⑥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实行相关实数的简单四则 (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 代数式

①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②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③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④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实行计算。 4)整式与分式

①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包括在计算器上表示)。 ②了解整式的概念,会实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会实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③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 a2b2;(ab2 = a22ab 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实行简单计算。

④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实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⑤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实行约分和通分,会实行简单的分式加、减、 乘、除运算。2.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①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 模型。

②经历用观察、画图或计算器等手段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35f32f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