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景生,景由心生

2022-09-14 03:04: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情由景生,景由心生》,欢迎阅读!
情由

情由景生,景由心生

——“散文中的景与情”之探究报告

自盘古初开,万物皆有灵。无所谓情,无所谓景,皆由心生。 这就是所谓的“情由景生,景由心生”,虽然这仅是我的一己之见,并未得到同伴们的认可,但我还是把它说了出来,望读者莫讥,听者莫笑。

言归正传,散文是最难写的文体之一,也是最美的文体之一。它的美,美在它那形散而神不散的文章之中那看似真实,却又虚无飘渺的“景”。因此,才常常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现在所谈的“景”又摇身一变,成了“意境”

散文中的景,给读者带来了优美的意境。例如,余光中在他的《沙田山居》中所写的: “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不知大家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是否想到了什么了呢?我却想到了欧阳公在《醉翁亭记》中的几句话: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宾客从也。

也许,有人会问:“这两个人写的东西都不尽相同,怎么样想啊?”的确,余光中要表达的是心中的乡愁,而欧阳公要表达的是他“醉”与“乐”和排遣心中的郁闷,但我现在要说的是“景”“意境”。因此,从“意境”上说,他们写的都很相似——同是写夕阳西下时的禽鸟之乐。

由这一个例子,我们导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将要谈到的一个新名词——情。 常言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那时,太阳循着自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这两处的描写都无一例外地突出了史铁生当时心境的绝望与惆怅。为何绝望?他在人生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失去了双腿。为何惆怅?没有了双腿等于找不到工作,无法维持生计,且从此成了被埋没的千里马。尤其是,在他写的那些景物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得到。比如这一节选部分中,“野草荒藤”与早已风光不再的华丽的地坛相映衬,再加上逐渐变大,变红的太阳,显然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在荒凉的园子里的夕阳西下图。悲凉至极!

同时,这篇文章中还说到:地坛是“一座废弃的古园”“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再加上“一个失魂落魄的”因意外而双腿瘫痪的人,显然他们是在同病相怜。而且这人是作者,更让我读出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味道。

散文中有景,散文中有意境,散文中有情。综合上述,我们又可以读出怎样的散文呢?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节选)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鸟夜啼〃昨夜风兼雨》节选) 这两句南后主的词,都是我在读了张洁在《拣麦穗》中的一部分所联想到的: “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 同样的物是人非,同样的伤感,带给人的却是不同的感觉。先不谈李煜,张洁的这一小自然段,让人感觉到了她对老汉的敬爱之情,虽然年少狂妄无知,嚷言要嫁给老汉,但老汉全然不放在心上,仍然一如既往地爱护她、照顾她。他们的感情岂只跨越了陌生的障碍,更是跨越了生与死的界限。

言归正传,我们倘若把景、意境与情,三者合为一体,我们又将会发现什么呢?又是依


我并未通过同伴认可之见:把三者合为一体,可以让我们像杨绛一样,在书中轻轻松松地“串门儿”偶尔与李白“对影成三人”或醉卧长安,偶尔与陶公“采菊东篱下”偶尔与鲁迅“破帽遮颜过闹市”偶尔与袁枚一同感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山不是云”这都将不再是传说。

很吸引吧?不如我们再想一个问题:如果散文没有了景,又会如何?我想大概就像杨修描述“鸡肋”时说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吧!

好了,絮絮叨叨的说了这么多,该是呼应一下了:万物之灵在于心,怎样的心境写出怎样的景,表达怎样的情。就像一位老僧人所说的:“少年时,我看山,山是山;中年时,我看山,山不是山;现在,我看山,山还是山。

可见,心生景,景生情,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54a1f804a1b0717fd5dd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