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2023-03-30 21:0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实践出真知》,欢迎阅读!
真知,实践

实践出真知 实践长才干

——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设计初探

企石博夏小学 姚金柱

内容摘要】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难就难在科学课的教学方式必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而实验是科学实践活动的主体部分,如果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特别是对农村小学,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人认为要让这门课程的“亮点”熠熠生辉,教师必须要开发好身边的资源,设计好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户外,深入实践,亲历亲为。 【关键字】 活动设计 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与时俱进

小学科学是近年来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对学生进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性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课的大部分知识都要学生动手去实践,才能有所发现、理解、运用。实践活动是学科学的有效手段,动手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因而深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记得刚接触这门课程时,对于农村小学来说,真得感觉有点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通过几年的探索,我觉得要上好科学课,关键在于设计好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长知识,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在发展中掌握知识。以下是我在科学实践活动设计的一些个人做法。 一、突破教材,发掘学生喜欢的活动。

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作为农村小学,由于学生的科学素质弱,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差,有些实践活动是不能完成的,但作为老师也不能因为条件的问题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例如五年级第一学期《岩石》一课,要求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到周边环境去收集岩石,将收集到的岩石清洗干净,带到学校,这一活动对这边的农村小学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而且学生的兴趣不大,收效甚微。众所周知,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设计甚为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将变得枯燥乏味难以维持下去。反之,如果设计合适的活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会空前高涨,实践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们应该突破教材的框框,联系当地和学校的实际,发掘学生喜欢的活动,而不是简单地讲解就完事了,这样根本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此,我


把这个活动改成了交流会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利用信息课上网或采访亲戚朋友去收集材料和图片,然后在班上交流,结果学生都积极利用网络去学习,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岩石的有关特点,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交际、自学等能力。 二、因地制宜,开展贴近生活的活动,

科学课程作为一门开放性的课程,不能脱离社会来实施,不能仅仅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实施,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活动、小组实验外,还应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设计一些课外实验活动,也可让学生把科学实验带回家,在家里开展各种家庭小实验。

比如,教授五年级《根和茎》一课时,我就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菜地亲自去实践,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须根之分。常见的萝卜、胡萝卜等直根,土豆、红薯等须根,它们可以储藏养分即贮藏根。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获得知识,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践验证结论。又如在教授《小苗的诞生》一课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去与家人一起动手种一颗豆子,研究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使他们有更多的学习体验,更丰富的学习经历,同时也增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流。

所以,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敢于打破常规,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因材施教,设计人人参与的活动。

科学不是一门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的课程,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课堂,在一个真实、开放的活动情景中,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当中肯定有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会差一点,我们做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不能总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充当看客,等着别人去告诉他们结果,而是应该创设机会,给他们得到锻炼。

我曾经有一次失败的经验,在教授四年级《交通工具》一课时,开展活动时,没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家里没有车,而且家里也没有电脑,对车的认识不多,结果整节课只有几个学生在唱独角戏。后来,我把活动改为《我心中的汽车》并重新安排了小组,让同学们分工合作,利用学校的电脑室让学生去查阅有关汽车的资料。结果同学们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畅谈了自己心中的汽车,而且也认识了很多有关汽车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科学课的学习中只能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该以人为本,这样才可能会出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ac820b4a7302768e99396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