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阅后随感

2023-03-19 11:2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阅后随感》,欢迎阅读!
随感,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阅后随感

——从基层向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中国》一书收集的是费孝通先生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他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所述观点相对较早,但对于现时来说,认真研究之后受益还是很大的。

费老通过前三篇文字的描写,为乡下人的“土”打抱不平,并有理有据地说明了乡下人之于城里人的“不土”,这一切皆是由于不同的人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同时费老也论述了文字对于乡下来说是可有可无的原因,归根结底,乡土社会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交流会使用最直白的语言与表情,无须文字,文字往往会因为传情达意不够而显得麻烦且多事。

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是费老所说的差序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自己圈子的中心,随着自己力量大小不同,圈子的大小也不同,从圈子的不同角度即向内和向外看,可展现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但不管怎样,关系存在亲疏,联想到我们的人际交往无非是在各种圈子里激荡徘徊,要做成一件事就得融入相应的圈子,找“关系”,很多人说这是中国人民的劣根性,据此,我觉得劣根性一词未免有点难听,我们不妨称之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际交往本性。

中国的家是一个绵续性的事业单位,并且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


大小而决定的,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这在乡土社会的实际反应中是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是日常可见的。我们再来看看人的基本诉求:食色性也,即生存和生育,可以说乡土社会是最本真的状态。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礼不同于法,法的规范力量是国家,而礼的规范力量是传统,何谓传统?传统就是社会生活所积累的经验。乡土社会遵守着它应有的规律与更替,缓慢的变化着鲜有察觉,这一特点使长老(长者、老者)集乡土社会生活所有经验智慧于一身,其所传道的“礼”享有绝对的威望,维持着村子的宁静与延续。费老提到乡土社会中的矛盾纠纷,理想的解决办法是请长老者调解,而非对薄公堂,因为上公堂是件很“丢面子”的事,据此,中国人民是喜欢私下解决矛盾的。

在缺乏变动的文化里,血缘是社会稳定的力量,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在亲密的血缘社会里商业是不能存在的。地位、地位,有地才有位,当今社会中外籍户口的人在本地享受不到公民权利的现象正是乡土社会中地缘关系延续。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乡土社会“生于斯、死于斯”的状态正逐渐被打破,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需要日积月累的被教化、被适应,文字的普及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生活的经验也不易被积累,传统也慢慢被淡漠,这个社会,礼治似乎也越来越不能起到效果,可见中国特色的法治社会建设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8b213eae53a580217fcfe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