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学会为他人喝彩叶虹

2022-03-26 23:04: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我们学会为他人喝彩叶虹》,欢迎阅读!
喝彩,他人,学会,我们,叶虹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让我们学会为他人喝彩

——有关“小学生嫉妒心理”的问题研究

淄博市博山区艺术小学 叶虹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它伴随着自卑、不满、怨恨的情绪发生。这种心理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因此,学生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如果嫉妒心理产生,却没有合理的疏导,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健康的意志品质阻碍极大。作为教育工作者,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针对小学生嫉妒心理的成因及疏导,我将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小学生嫉妒心理形成的原因。 1、班级中学生间的比较。

嫉妒在相近层次的比较中最容易滋生,特别是同处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别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对自己就是一种触动。这种触动一旦过了,就会形成嫉妒。在小学班集体的管理中,为了减省管理的难度,提高管理的效率,教师常采用评比、评奖的方式。这样,就把学生拉入了一个浓重的竞争氛围。竞争产生强烈的比较,比较产生同伴中的差异,差异就容易使学生产生浓重的嫉妒心理。

除正常的比较外,盲目的攀比更容易产生嫉妒。攀比是一种缺乏长期目的性的缺乏意义的比较。它折射的是小学生强烈的占有欲,容易转化为“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的嫉妒心理。

2、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认识。

嫉妒心理反映出来的是一种利已主义的认识。独生子女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比较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人的呵护,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要别人让着,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得到更多的关爱与注意,一般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对自我评价过高,而对他人评价过低。所以,在别人的成绩与进步面前,不满、怨恨的情绪比较容易产生。当这种情绪到达一定程度时,嫉妒便显示出来。

3、人格、品德修养上的缺欠。

嫉妒心理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处于人的潜意识中,只是程度不同。生活中,人格修养较高的人,嫉妒心理不容易产生激化,而那些人格修养较差的人,则容易陷入斤斤计较中。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小学生的道德培育还不够深入,人格的修成才起步,对自己的定位还不够准确,所以,嫉妒心理就更容易产生。

二、小学生嫉妒心理辅导的对策。 1、故事举例,明确嫉妒心理的危害。

既然嫉妒心理在人群中普通存在,又具有一定的顽固性。所以,避开它不如让学生正面了解它、认识它。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十分适合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如《白雪公主》中的皇后,就提供了一部十分鲜明的嫉妒心理发展史。首先是错误的自我认识(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后来不能容忍别人的长处(知道白雪公主是最美丽的女人,要求猎人杀死它);紧接着嫉妒心理一再激化,(多次迫害,多次得知失败);最后被嫉妒所吞噬,(妒火中烧,化为灰烬)。在对孩子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位皇后外貌美吗?(美),是什么最后毁了它呢?(是嫉妒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这种浅显的故事,同学一听就懂,也很容易就可以认识到嫉妒的危害性,这样可引导学生要正视自己的嫉妒心理,对它要有一定的约束与控制,不能放任自流。

2、创建公平合理的竞争氛围,强调合作探究。

竞争是必然的,是符合自然取舍的,它也是医治嫉妒的特效药。人,大都会有一种渴望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要超过别人的冲动。这种心理如果运用得好,就可以成为鼓励自己前进的驱动力。“他比我强,我要比他更强,我一定要通过努力,在竞争中去战胜他!”通过这种积极进取的方法去克服由嫉妒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就可把嫉妒转为昂扬的斗志,唤起勇于探索和超越自我的力量,激励自身奋起直追,使自己有所作为。

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还离不开团队合作,一个没有合作意识的人将得不到同事的接纳,很难获得事业的成功。因此,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可以组织学生举行诸如拔河比赛之类的团体赛,从比赛的胜负中总结经验教训,使学生懂得: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克敌制胜。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以小队为单位的系列性小课题研究:“同桌成绩比我好怎么办?“别人嫉妒我怎么办?“嫉妒与心理健康。”等等。通过这些小、近、实的研究活动和亲身实践,使学生明理,内化德行,从而找到治疗嫉妒心理疾病的良药:当别人超过自己时,要看到别人作出的努力,真诚地向别人学习;当别人落后于自己时,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真正形成“别人行,我高兴”,“虚心学,我也行”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竞争观念。使得嫉妒成为一种我给他人的喝彩声。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理学家认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更容易产生嫉妒心。对这类孩子来说,教师的爱、赞扬和理解是医治自卑、进而克服嫉妒的佳药良方。对孩子每一长处由衷的肯定和赞美,无疑可大大增加他的自信和自尊,而一个充满自信和自尊的孩子往往会充满了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他们深知,别人的成绩是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因此,他们不会被他人的成功搅得心神不宁,或生出畸形心理。他们会心胸开阔,笑对人生。而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

4、加强对小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能力的培养。

嫉妒激化者的心里总是认为别人是走捷径,是靠外界力量。找到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就可以较好地避免嫉妒心理的激化,如果把别人进步的原因更多地归结于,他人的勤奋好学,认识到自己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就能避免嫉妒心理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评与他评的能力,使学生更客观地评价自己与他人,就变得犹为重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即是从一定的角度来正确地定位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只要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看清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充实自己。

5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准确自己的定位。

盲目的追求,对自己不清楚的认识,缺乏远大的理想,嫉妒心就更容易产生。如果有远大健康的理想作指导,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学生容易努力于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左右摇摆、横竖攀比。所以,正确、健康的思想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人格修养,可以使学生的心胸变得开阔,可以指引学生更充实的学习与生活,从而避免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小学生容易产生的一种常见的消极心理体验,但只要我们教师重视它、干预它、疏导它,就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它。愿每位老师都能关注学生的嫉妒心理,愿每位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理,都能学会为他人喝彩!

参考文献:

《心理学大词典》朱智贤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7bc600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