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2022-04-30 11:08: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欢迎阅读!
着想,他人,学会,孩子

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

当今社会都是独生子女多,是家里唯一的照顾对象,自然被家长溺爱惯了,父母们更是乐意大包大揽,有好的东西都是留着给他们,常常就听到有些父母说:“好的都留给你” 你自己吃吧,专门留给你的”…… 爱子之心人之常情却不知这样孩子们只会越来越小气,越来越自私,他们唯我独享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这样孩子们会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里是很难生存的。

我们时常就发觉身边有的孩子常常无视他人的存有,任性而为,当他们脱离父母关爱的范围,独自面对其他人时,就会碰壁。只有当孩子能为他人着想,体会别人感受时,孩子与人交往时才会畅通无阻!那么我们如何让学孩子会为他人着想呢?

一、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在公园里许多小孩子在一起玩,当他们追逐跑步玩时,两个手拉手的小伙伴跑着跑着一不小心都被绊倒了,其中的一个以被绊倒的姿势趴着哗哗大哭了起来“妈妈……妈妈”,另外一个却没哭,反而很快的爬了起来,摸了摸膝盖拍拍裤子嘴角往下挂,想哭!看来真摔疼了。听到哭声大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走了过来拉住自己的小孩,哭着的小孩被妈妈抱了起来“不哭,不哭……哪里痛了” 心疼的安慰着。这时,旁边的大人们也都安慰了起来“没事,没事,小孩子叨叨蹦蹦,越长越大。“是呀,不是你小孩挨摔你不知道疼,当然会说这种风凉话了,让你的小孩摔一次看。”那个哭着的孩子妈妈回了这样一句冷话让在场的人都不敢再出声了。这时,摔倒了却没哭的小孩的妈妈蹲了下来双手拉着孩子的手,很理性地告诉他:“没事我的小解放军,你刚才没有带好弟弟,让他摔着了,疼得哭了,你去跟他道个歉,安慰他一下好吗?”只见那位小男孩走了过去,踮起脚用手拉了拉哭停了的小孩的裤脚“小朋友,不起我刚才跑太快了,阿姨,我下次会慢一点的!”多懂事的孩子,如果你是这两位孩子里其中一位的妈妈你会怎么做?

事中的妈妈是好样的,她抓住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机会,即时教给孩子在自己伤心难过时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孩子的这个举动,令那位生气的妈妈心里宽慰了许多。我们能够欣慰地这样想,当那可爱的孩子踮起脚的那一刻,他自己也一定很开心。就这么小小的一个举动能够让一个很不愉快的局面得到了缓解,这种气氛是多么温馨和美好啊!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让孩子关爱家人

人际交往中有一条黄金法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能够从他人对你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一览无遗。许多孩子在家中是众星捧月,从没想过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需要关心,所以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好吃的自己先吃,好东西自己先享用。所以父母不要单方面向孩子给以过多的溺爱,也要让孩子适时的回报大人们给予的爱。比如:给奶奶倒杯水,给下班回家的父母递双拖鞋等,让孩子感受到家人也需要他的关爱。

2、教孩子欣赏他人


孩子年龄还小,心理很幼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别人也处于学习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有责任引导孩子准确对待他人及身边的事物,教给孩子准确的心态,告诉孩子,只要你愿意,你会在别人身上找到闪光点,让这些优点在自已身上发光,发亮。如此,孩子才会一步一步养成“为他人着想” 就等于为自己着想的习惯。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孩子进步时要给以充分的表扬。

3、让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分享

经常邀请一些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零食分给大家一起吃,一起玩,杜绝一切“唯我独享” 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集体中,并从中体验了关怀别人的快乐。或是有意识的带孩子走出家庭,多和同龄人交往游戏,如一起拼图、搭积木、画画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必须相互协商、合作,当孩子做出较好的行为时,家长们要即时给以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合作的成果和愉快,孩子们就会更加愿意更多的和别人合作、分享,从中体会为他人着想的快乐。

4、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许多孩子都不太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但是却希望能够分享他人的东西。父母应该充分了解这个心理特点,通过移情训练,换位思考,让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有让他们设身处地的从别人角度去体会,才能深刻的领会到为他人着想的好处,让其每天都在体验着为他人着想就等于为自己着想。

有一则故事:有一个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夜间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老人笑了笑,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就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是在协助自己。

5、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孩子,在平时,父母坦然地与孩子分享,成为他们的伙伴。对孩子的为他人着想的养成很重要。然而,孩子们看不到生活真实的一面,对父母,对他人缺少一份理解和感激。在家里可以让孩子为家人分水果或点心等,教他先分给爷爷奶奶,再分给爸爸妈妈,最后才分给自己。在这种分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与人分享,更多的是体会了为家人着想进而为别人着想的情感。而且明白了应该尊敬长辈,心父母。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不知你还记得很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曾播过一篇感人的公益广告:年轻的妈妈,为婆婆端来洗脚水,然后为老人洗脚,儿子看见了,也不声不响地吃力地端来一盆水,天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洗脚!”这个广告动人的原因,不是演员当红,而是它的感情动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有情人。不止为了那可爱的男孩,也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情感!

有句教育名言说:孩子会顺着你的脚印找到你。父母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使之能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灵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ec7d8bc3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