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2022-09-01 23: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欢迎阅读!
稚子,古诗

课题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流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个人增减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作者简介。【出示课件1】学生自由阅读。

杨万里(11271029-12066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有《诚斋集》行世。

4、引导学生交流读过的杨万里的诗。【出示课件2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5、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活有关。《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舟过安仁》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 (板书:稚子弄冰)

6、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玩”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7、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交流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自觉走入诗的意境。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4】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导学生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出示课件5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6: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出示课件7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 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板书: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形态上——圆形) ④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板书: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

4)【出示课件8】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细细品味,鼓励学生抓住诗句中相应的字眼,品味到了古诗所传达的意境。 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是对学生叙述能力的训练,贴合本单元的语文元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7e001e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