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说谎行为浅析

2023-02-18 22:28: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说谎行为浅析》,欢迎阅读!
浅析,说谎,幼儿,行为

幼儿说谎行为浅析

江油市人民街幼儿园 蒋亚春

摘要:孩子第一次说假话标志他有了想象力,初步具有开创性的行为与周围环境打交道的意识,是孩子渴望独立的一个标志,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进步。



每个幼儿心中都隐藏着放羊娃那种说谎的冲动,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诚实的人,但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因而他们的行为亦有所不同,其说谎的原因及种类也不同。

那么,幼儿说谎的根源究经在哪儿?孩子一旦说谎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和不自觉地说谎。

1、想象与现实混淆造成说谎

想象是对大脑中已有表象加工改造后产生的新形象,幼儿有时会混淆幻想、愿望与现实,因而说出一些不合实际的话。

例一、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有一段:大头儿子想象自己非常勇敢地抓小偷,于是边跑边喊:“抓小偷,抓小偷。”大人们以为是真的,都跟着大头儿子跑,后来知道上了当。因为大头儿子曾看见过小偷偷别人的东西,而自己又有维护正义、争做小英雄的欲望,于是将想象的当成真实的。例二、爸爸送琪琪上幼儿园,老师问琪琪:“昨天爸爸带你去玩了吗?”孩子立即兴高采烈地回答:“我们去了公园,玩了滑滑梯和飞机……”爸爸却涨红了脸,因为他们昨天压根儿就没出门。去公园玩是琪琪的愿望,滑梯和飞机是已有的印象和经验,于是孩子便在想像中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形象,并把它当成现实。

2、理解性的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像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孩子在幼儿园里做了错事,老师引导说:“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回家就高兴地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老师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 ,这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会有意说谎。 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幼儿说谎

“孩子说谎是大人逼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幼儿往往以成人询问的态度为依据,而不能根据事实作回答。

例如晚饭时,维维闹着要吃,家长问:“你在幼儿园没有吃饭吗?”孩子一会说吃了,一会说没吃,家长不能从孩子这里了解真实情况,态度越来越严厉,在反复的迫问之下,往往使幼儿处于心理紧张状态,只能顾及到眼前,所注意的是成人问话中的“是”或“不是”,而不能注意问话的内容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为了使自己从紧张气氛中解脱出来,也为了给家长一个较园满的答复,常会有意说谎。


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常常推到小动物或别人身上,不承认是自己干的。

例一、宇宇和鑫鑫将玩具扔到楼下,同时受到老师的指责,老师问:“谁先扔的玩具?”为了推卸责任,两人互相指说是对方先扔的;例二、彤彤哭着向老师告状,尧尧抓了他的脸(有痕迹),当问及尧尧为什么要抓彤彤时,他只说自己摸了一下,而不承认抓了对方;例三、一组小朋友围着鱼缸看金鱼,杨杨将墨汁倒了进去,当老师处理时,杨杨一口咬定不知道。

其实他们已具备了是非判断能力,但又没有道德的是非观,当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总会找理由推卸,这事实上是趋利避害,逃避责任,免受惩罚的一种自我保护现象,也是为了达到减轻或免受成人批评的目的而故意说谎。

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有时为了博得他人 的赞赏,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

例如幼儿园老师常表扬吃饭能干的孩子,并给以鼓励。萌萌在同一时间内比其它孩子多吃了一碗饭,于是,她得意地在老师、家长面前说:“今天我吃了三碗饭。”事后才知道她悄悄的将自己的饭舀到别人碗里。为了博得赞赏取悦于家长和老师,于是有意说谎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虚荣心在这里指的是自尊心的不合理的表现,幼儿在群体中交往与生活,相互的比较与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早上柯柯看见文文坐爸爸的小车上幼儿园,于是对文文谎说:“我爸爸也有小汽车,比你爸爸的好多了。”柯柯为了不使自己在比较中处于劣势,几乎不顾一切地夸大事实甚至编造事实故意说谎,以达到满足虚荣心的目的。

5、为引起别人注意而说谎

有些孩子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引起别人的注意,因而以说谎的方式将别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例如杨杨是个爱漂亮的女孩子,只要她穿新衣服或打扮很漂亮的时候她就会说:“老师,我觉得今天你好漂亮哦!”她是希望引起你的注意,并夸她的衣服漂亮或打扮漂亮。这样的谎言是善意的,说明孩子已有了照顾别人感觉的意识了。

说谎并不都是恶行,但这并不能成为社会赞许、接纳说谎的理由。由于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初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如何减少幼儿的说谎,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成人不能随便斥责孩子说谎

当幼儿不具备完整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即使说了违背事实的话,也不能随便斥责孩子“说谎”,应多充实幼儿的生活经验,借参观、旅游、阅读、实际操作的机会,带领幼儿多看、多听、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地。逐步引导幼儿分清想象与现实的界线,缩短孩子的想象世界和实际生活的距离。

2、避免提问中带着答案

孩子在回答问题中一般采取“是”或“不是”,由于幼儿思维容易受成人控制,所以,一定要避免提问中带着答案,而应该把问题的正确与否交给孩子,让他们做出最后的判断。

3、等待适当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9875011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