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2023-03-05 22:3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说谎行为》,欢迎阅读!
说谎,幼儿,行为

浅谈幼儿说谎行为



】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家长和老师应弄清幼儿说谎的真正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本文论述了幼儿说谎的原因和心理特点,以及提出了矫正幼儿的说谎行为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 说谎行为

说谎行为是指孩子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编造出各种各样的话来骗人的一种行为。幼儿说谎的现象形形色色,原因种种,性质也各不相同。说谎主要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分清孩子是不是在说谎,这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据专家调查发现,3岁幼儿大部分会把现实和想象混在一起编出些谎话来。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然而他们尚无能力完全分辨想象和事实之间的差距。加上孩子喜欢的卡通常是想象力发挥的极致,许多夸张的动作行为使幼儿信以为真,把想象当事实。 正确认识和对待幼儿存在的说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孩子出现的这种行为,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要学会用不同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其行为的表现,只有判断准确,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一、 导致幼儿说谎的原因:

(一)自我保护

这是幼儿说谎的主要原因之一。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一种从属的和被保护的地位。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为了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有一位刚满三岁的小女孩平时很少把大便拉到裤子上的,可今天把大便拉到裤子上了。保育员帮她把裤子洗干净后放在书包里让她带回家,由于她是坐校车的,老师还没来得及告诉她妈妈。当那位小女孩回到家里时,她妈妈问她为什么裤子湿了,她竟然说喝水时不小心把水碰倒了。

(二)避免矛盾

孩子处于家庭中和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使得他们有时为了不得罪任何人,避免矛盾而不愿说出自己的某些真实想法或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经常见到这些情况,当父母都在场时,有人问孩子:“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孩子的回答多半是“都喜欢”。因为这样回答可以避免矛盾,让爸爸妈妈都高兴。但如果在幼儿园,老师问同样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场,孩子就会如实回答“喜欢妈妈”或“喜欢爸爸”。如果老师又问:“你喜欢妈妈还是老师?”有的孩子会不做声,而有的孩子就会说:“喜欢老师”。这样的孩子常被成人称为“机灵鬼”

(三)虚荣心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一家人的爱心和关心都单向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尽力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造成“攀比”风盛行。在“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支配下,有的孩子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说谎。如我所实习的小小班一个小女孩沁妍经常有和同伴攀比的现象。有一次捷捷穿了条新裙子回来,捷捷说:“是妈妈买给我的新裙子。”旁边的沁妍小朋友不甘示弱的说:“我妈妈昨天也给我买了新裙子,还买了新书包。”她说话时嘴巴还翘起来的,神情有点高傲,和往常的说话表现很不相同。但事实上她就是在说谎,根本没有那回事。可见,这就是虚荣心的表现。



1


(四)判断错误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往往对事物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导致说话与事实不符。如父亲让孩子看水开了没有,孩子跑去一看,听见水正“呼呼”在响,回来报告说“水开了。父亲过去一看水并没有开,就生气地训斥孩子:“你怎么骗我?水根本没开!”可实际上孩子并非有意说谎,是缺乏常识造成的。

(五)想象与现实不符

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但他们的心理活动和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常常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混同起来,说一些与现实不符的话。如在幼儿园吃了一顿饭,回家却告诉妈妈吃了三碗;听别人说做了个梦,有的孩子说自己也做了个梦,而且还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其实他根本没有做梦。

由此可见,幼儿“说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并不能把孩子的“说谎”单纯解释为一种故意的欺骗行为,而是要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引导他说出内心的感觉,心平气和地听听他说出自己的感觉和期望。针对问题的关键,才能解决问题。让幼儿明白何为合理的要求,也避免孩子遭到拒绝时心理的不平衡。



二、 矫正幼儿的说谎行为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本着关心爱护孩子的原则,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承认错误,帮助他找出错误的根源,改正错误。由于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足以至经常犯错,家长要分析清楚孩子为什么做错了事,家长只有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孩子才会信赖你、亲近你,敢于向你说真话。如果用训斥、讥讽或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就可能使他为了逃避过错而说谎。如果孩子是为了避免处罚或挨打而说谎,家长可以在处罚时程度减轻些,并对他的诚实行为给予鼓励或表扬。

(二)要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

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如一时无法满足必须向孩子说明理由。对于想凭说谎满足自己某种愿望的孩子,要认真分析其想得到什么,要求什么,以及这种愿望、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就应当在指出孩子说谎不对的同时,设法满足他,并告诉他有什么愿望、要求都可以提出来,能够满足的要尽量满足。例如,我们小小班的思雨小朋友看见哥哥姐姐穿着溜冰鞋在操场上滑旱冰,她也很想学,然后告诉妈妈,总是缠着要妈妈给她买滑冰鞋,她妈妈觉得她年龄还小,应该再过一两年才能学。的确,她的年龄还小,刚满三岁,妈妈只能跟她讲道理,等长大后才能学。我们也在幼儿园教育她,等她再长大些才能学。虽然暂时还未能满足思雨的愿望,但总要先给她将清楚道理,而且还要确定她是否接受家长或老师的道理,这样才尽可能地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 (三)和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必须言而有信,以诚相待。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家长和老师。为培养孩子的诚实行为,家长和老师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长或老师就不能将拾到的物品据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说假话,家长或老师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是难以形成诚实品质的。例如:新入学的幼儿难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所以有哭喊的现象,老师见了就不耐烦,就哄他说:“等一下,我开车搭你回家。”幼儿一听,就会安静下来,等待着老师送他回家,但幼儿的忍耐力差,不一会又哭起来了,而老师又用同样的方法哄幼儿。但老师并不兑现这轻易的许诺。孩子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但一次次的希望都成为泡影,这样下去,孩子会逐渐失去对老师的信任,也慢慢学会说谎。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2e0f7ebba1aa8114531d9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