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随笔 读《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有感

2022-12-29 05:3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读书随笔 读《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有感》,欢迎阅读!
尽力而为,有感,随笔,痛苦,教师

教师读书随笔 《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

而为》有感



最近拜读了俞敏洪的《在痛苦的世界中尽力而为》,他从一个农村的孩子,经过3年考上北大,但这也是让他感受到与他人天地之别的差距开始。宿舍的同学在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当初靠着死记硬背考上北大的他就问:“在北大还要看这样的书么?”得到的是同学无声的蔑视。这揭开了俞敏洪读万卷书的开始,进北大之前,他从没看过《三国演义》《水浒传》,更不知道黑格尔、康德,《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这样更不用提。然后就是这样的一个农村来的孩子,5天时间每天10个小时背完了《离骚》一天读两本书的进度,一年看完了600多本书。当他看完了三遍《第三帝国的兴亡》想要和同学去聊聊书中的内容,然而那位同学早已经忘记了。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因为一件生活中一两句话的小事,而付出这么多的时间、精力默默的改变?就像王宝强不甘心一辈子当农民,七八岁就要让爸妈送去少林寺学武,只因为看了《少林寺》有了想拍电影的念头。他们一点点的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这是循序渐渐潜移默化的,不可能一两次就一下子可以扭转的,我想这是上天在考验一个人是不是一时冲动才有的想法。扛得起多少挫折,就经得起多少荣耀。 也许现在的生活让你并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毫无乐趣。


然而这正像俞敏洪考上大学之前每天死记硬背单词、语法,才得到了进入北大的机会,才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总是高估自己10年后做的事,而忽略一年内要做的事。初中学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古人看的很是透彻,只有当逼入绝境,才有求生求上进的欲望,正像心理学讲的,人遇到危险的状态顺序,先冻结,再逃跑,最后才是抵抗。人人都喜欢舒适的状态,一个人还没有危机感的时候,是因为还没经历过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这种感觉是无法仅听他人讲从前经历就能感同身受到的。书中讲到一个故事,能够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是雄鹰,靠自己的天赋和翅膀飞了上去,另一种就是蜗牛,从最底下爬到最上面可能要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蜗牛只要爬到金字塔顶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跟雄鹰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认为,蜗牛看到的会比雄鹰更多,至少蜗牛自己也会这么认为。

当然,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方向很重要,知道自己缺少什么,现在的每一天是为了什么。这不需要有一个很伟大的梦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只不过有时还未被挖掘,或是因为害怕做不到,或者被现实挡住了视线,便麻醉自己,让自己觉得没有这样的想法,或是这样的想法很可笑。 活在当下,积极进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4609a3cf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