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

2023-05-24 04:4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欢迎阅读!
指标体系,绩效,综述,预算,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徐亚平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4



摘要:本文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引发在新形势下对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F275F27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01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和良好的全面预算管理环境和高质量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还要求企业具备较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正常运营。

一、国外研究现状

189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先生首先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科学领域开始了对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的有关研究。而预算最早的起源则是政府,12世纪时,英国议会要求国王必须按照议会的决议对钱的支出和用途进行使用。后来,在美国,预算被吸收进企业管理中,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或手段出现在经济管理领域。

1922年,美国麦金西先生在《预算控制》中提到预算管理的执行和控制,从控制的角度对预算管理的理论和预算管理方法等做出了全面阐述。

1992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会计学家Kaplan教授创造了作业成本法,同时在原有的预算管理思想基础上,与大卫·诺顿先生共同开发了“平衡计分卡”,将预算与战略和各项财务、非财务指标等相连接,将预算在企业战略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保障,形成了著名的“Kaplan预算模型”。

LynchCross提出,在做绩效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各项指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随后,Globerso在研究中提出了测量方法所包括的九个要素,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几个问题;FortuinAndy Neely将此项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深化,提出“绩效指标记录量表”这个概念,为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提供了一整套的构架思路。

2011年,钱德勒在研究中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战略和管理方面的特点,主张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推进对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理论、方法等的研究,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工具,其实施的有效性,成为很多企业评价企业运营、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二、国内研究现状

19世纪60年代开始,预算管理思想被我国不少民族企业家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引发了我国学者对预算管理这一管理工具的研究热潮,逐步使得其成为国家合理分配资源、平衡财政收支计划的重要手段。真正的推广和流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




2001年,南京大学就做了一份调查,数据表明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对自身的预算管理情况做出预估判断,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也有所意识,对于预算编制也已经开始实行。

2004年,于增彪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中国式企业预算管理系统的研究框架,将预算与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等多种工具结合在一起,试图解决预算管理系统的管理分散性问题,也为之后的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参照。

2006年,徐彩红等人从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和结果等七个部分构建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了模糊多级综合评判法,增加了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评价内容,也同时丰富了评价方法。

2009年,王静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对国有煤炭企业作为研究的对象,从其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的总体情况入手,并以翟镇煤矿为案例,采用可拓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整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从预算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控及预算考核环节等方面出发,为之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思路。

2010年,黄杰生提出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分析各项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相关指标因素,并为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情况提出了改进建议。

2011年,王晓芹提出了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互补性,认为二者相互协同,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

2011年,李剑锋在其论文中提出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流程,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部门,定期设定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标准;然后及时收集原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根据对这些标准化数据的审核结果,发布绩效考评结果。

2013年,史延玲用平衡计分卡的方法对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进行绩效的评价,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分别确定权重,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管理策略。

2014年,沈秋媛,沈丽在其发表的刊物中提出用弹性分析法来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参考MK公司各项财务业绩指标对净利润的弹性系数的大小,计算各项指标对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的权重,对MK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均采用非线性加权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帮助企业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由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理论、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等在国外的研究早已经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体系也较为系统,二者相辅相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而我国的研究就起步较晚了,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对绩效评价理论进行研究,未能够及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指导我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的发展实务。

参考文献:

[1]张振宇.浅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价[J].现代商业,2011(36).

[2]沈秋媛,沈丽.基于弹性分析法的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以MK公司为例[J].2014(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a5101ffdc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a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