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资源及整合机制

2023-02-09 16:28: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资源及整合机制》,欢迎阅读!
转型期,社会化,青少年,整合,机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资源及整合机制

作者:郑海波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3年第06

【摘要】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社会化存在诸多障碍,这不仅是因为青少年社会化资源的缺乏,更是因为青少年社会化资源欠整合。青少年社会化资源整合机制存在的问题有:社会化目标导向系统欠整合、社会化动力不足、社会化途径欠整合和社会化评价系统欠整合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化;社会化资源;整合机制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少青少年出现了诸多社会适应问题、价值观与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问题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青少年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产生的原因可以从青少年社会化资源的缺乏及社会化资源欠整合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社会化与社会资源 (一)社会化

社会化是很多学科共同关注的课题,不同学科视野有着不同的社会化概念。文化人类学家从文化的角度定义社会化,偏重于社会文化的承继和个体对社会文化的适应;社会学视域中的社会化强调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规范的内化、社会生活方式的掌握及社会角色的形成;而心理学则着重于从个体的角度对社会化予以界定,强调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体成长。因此,我们对人的社会化理解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在与社会相互作用中,内化社会文化,发展自己社会性,形成个性的过程。 (二)社会化资源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社会化进程中都会受到多种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人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向。华东师范大学马和民教授认为:社会化资源就是广义的教育资源,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乎所有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规范系统及各种教育要素(如家庭、学校、邻里、社会榜样)系统。因此,本文所指的社会化资源是指凡是对个体社会化产生影响的一切社会文化资源,是对人社会化产生影响的要素及其影响力的综合。

二、青少年社会化资源整合机制存在的问题

社会化资源是指对个体社会化产生影响的一切文化资源,社会化资源是个体顺利进行社会化基本保障。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观念、价值取向、各种或明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暗的规范与要求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然而,个体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并不直接取决于社会化资源的多少,而更取决于社会化资源的整合机制。所谓社会化整合机制,即社会化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而言,在不同社会或不同时期,社会化资源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另外,这些社会化资源的不同组合也会构成不同的社会化模式,最终影响人的社会化结果。因此,本文提出的人的社会化整合机制意在探讨人是怎样利用相应社会化资源来实现社会化的,不同的社会化资源的结构与功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化效果等问题。 因此,青少年社会化资源的整合是由以下四个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一)社会化目标导向功能欠整合

社会化目标是广义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我们对合格社会人的一种预设,在教育学上,培养什么样的人即是教育目的,而什么样的才才算合格的社会人,这即是社会化的目标,是社会期望个体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导向。社会化目标导向是社会化目标对个体社会化的引导功能,社会化目标导向应产生社会化整合功能。当前这种整合功能的缺失主要表现在青少年对社会化目标的迷惘。一方面是众多目标、众多成功的典范和众多学校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学生现有的基础、各方面的条件、主观的努力,这两者难以完满地结合。当今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换句话说是一个对人发展来说多目标和多元评价标准的社会,当代的青少年们面临着对众多目标的选择问题,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意味着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很多同学对此极为困惑与迷惘。

(二)社会化的动力不足

有了社会化目标人也未必自觉地朝着目标方向发展,缺乏动力的社会化那是被动的社会化。社会化动力简言之是指推动人积极向更好方向社会化的力量,包括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青少年社会化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力量的整合。从外部来讲,其动力因素也常常不是唯一的,有来自学校老师、家长的要求,也有来自于社会的压力,还有社会上、学校里的榜样示范力量等等;从内部来讲,个人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个人的理想与追求等。内外部的动力需要有机地结合才能整合成为有效的社会化动力。个体社会化是在一定环境中,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将社会文化内化为自身素质。虽然这过程有不少是潜移默化的,但最根本的还是主体的主动内化。因此我们认为人的社会化动力主是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力,它体现为社会对人的一种影响力,促使人向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这种影响力一方面体现为社会对个体的约束力,我们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约束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言行,另一方面又体现为社会对个体的一种激励力量,如榜样就是一种无穷的力量。其二,是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力,是个体感受到并且能有效地将社会对其社会化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成为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力。 (三)社会化途径欠整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化的途径是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和方式达成社会化目标。这里主要探讨青少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有哪些条件可以利用,来实现社会化的。青少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成才,在当今已是备受关注,是刻苦努力学习还是投机取巧,是追求考高分还是课外活动表现优秀,是钻研课本还是博览群书,这些都是不同的成才途径。另一方面,人的社会化成长需要主客观的诸多条件,这些条件与前面所谈的方式共同构成社会化途径的整合。其实当今青少年成才的途径原本是很多的,但调查中发现他们对成才的路径、社会化的途径总是很困惑,漫步在大学校园里,时常能听到青少年们发出的路在何方的感叹。这些感叹反映了青少年们的一些心态,也反映出青少年社会化途径整合存在的不足。而这些问题都会降低学生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度。 (四)社会化效果评价的整合问题

评价系统对人的社会化起着导向和调控作用。个体社会化到底是不是和社会的期望方向一致,以及社会化程度怎样,任何社会都有相应的社会化效果评价系统。若有人偏离社会化目标方向,如损人利己,没公德心等,社会总有一系列规则和手段来评价、调控这些现象,使其走正途,如社会的法律、舆论等规范系统。很多社会化资源都具有社会化的评价功能,如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同学之间的评判,家长对孩子的认可,通常青少年会面临大量这样的社会化资源。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有可能是一致的,这有利于青少年顺利成长,但有时这些评价也可能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这就会使人产生困惑。而当今青少年的困惑也就源于这些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不一致,如教师课堂内外对学生的评价不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有较大差距。

总之,本文所建构的社会化资源整合机制它由四个社会化系统组成,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整体。笔者认为人的社会化效果到底怎样取决于这四个系统的整合,任何一个系统的偏差或是功能失衡都会影响人的社会化效果。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胡娟,论社会化及其现代教育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46-53

2 马和民,从仁到人——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336a38a45177232f60a2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