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析

2022-12-22 23: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社会工作,人际交往,少数民族,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探析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少数民族地区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生长环境、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会引起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些不适应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产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问题得分析,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从学习、生活等方面解决他们人际交往问题,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使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人际交往 社工介入

教育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是中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我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是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他们进入大学之后,在环境条件、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大学期间人际交往方面出现了问题,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生活。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人际交往出现问题的分析

1、生活环境的变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那些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他们从小生活的地域和当前学校所在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刚步入大学的少数民学生来说,出现环境上的适应也是很正常的,就算是普通的汉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生活环境的变化,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但是,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情况较为严重,更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在环境的不适应以及自我认知上的错位,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是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周围都是汉族学生,从自己心里就与汉族学生拉开界限,不愿主动与人聊天,产生自卑心理。

2、文化的差异。各民族的学生从小就接受本民族的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意识中都带有本民族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的烙印。所以在交往方面可能会存在双方互相存在着民族偏见、地域偏见等影响交往态度的心理认知和观念上面。另外,语言和文字上的不统一以及对一些词汇的理解意义的偏差,很容易造成将对方的意思理解错误、歪曲、误会的现象,从而引起交往障碍。

3、由家庭经济困难引发的心理自卑。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山区,家庭经济情况困难,难以负担其大学学业生活费用,由此引发的心理上的自卑,渐的封闭自我,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或同学聚会而是利用空余的时间做兼职工作赚钱,从而减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交往。 二、社会工作介入的论基础

优势视角理论。在社会工作中,优势意为所有能够使自身进行改变和进步的有利因素,比如一个人自身原本的特征,优秀的品质、天赋,内心的自豪感,周边环境中蕴含的丰富自然资源,人际资源等等,优势视角理论中主要包含赋权、抗逆力、整合这三大基本的核心理念。少数民族大学生本身是一个群体中的少数者,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普遍贫困,父母文化素质和家庭教育环境的普遍落后,导致孩子的文化基础较差,容易在学习和交流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当社会工作介入时,该关注他们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发现并激发个人所具备能力以及利用内部资源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而非过度关注其存在的问题和病理现象。在研究和社会工作介入的过程中坚持以优势视角来看待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会在最大程度上地发掘这些学生自身的优势、天赋、才华,


寻找出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优势与价值,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会发现和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资源,并学会利用这些优势和资源来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那么社会工作就能在他们身上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小组工作介入 1、工作准备阶段。 (1)小组成员的招募。 招募方法:

1、在大学校园各宿舍楼张贴通知,邀请有意向者;

2、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到学生宿舍,鼓励招募对象报名参加; 3、由老师或家长推荐招募对象,介绍申请参加; 4、若人数不足,工作组成员亲自走访邀请招募对象参加。

针对以上招募的自愿组员进行针对性的访谈,筛选适合的小组成员,最终确定组10人。

(2)小组目标的确定和关系建立

经过调查和需求评估,确定小组为成长发展小组,旨在用小组的方式使组员能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能够正视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学习到良好的与他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克服自己人际交往问题方面的缺点和问题,不断改善自己的人际状况,从而更好地学习、生活、全面发展自己。在确定小组成员和小组目标之,作为小组的组织者和活动策划者、主持人,社会工作者逐一与小组成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征得各个成员的同意,并且使成员大致了解了我们的小组性质和计划。

二、介入过程

1、第一次活动。活动目的主要是建立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和认识,让大家明确小组的目标、小组精神,大致了解即将开展的每次中需要完成的任务。首先,社工做自我介绍,包括自己的姓名、身份以及在小组中扮演的角色。其次,让小组成员自我介绍,必须包括自己姓名、年龄、所在班级、民族等基本信息,并将自己的姓名和民族写在贴纸上,贴于自己的衣服上,以便其他成员尽快认识自己。接着,社工介绍小组目的及每次小组大致的活动内容,让组员更清楚、全面地了解小组目的及内容,大致介绍每次小组需要达到的目标。最后,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规则,规定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为了小组更好发展的约定,使他们对小组更有归属感以及责任和承担感。

2、第二次活动。巩固上次活动的成果,继续增加组员之间、组员和社工之间的熟悉程度,让大家可以相互信任、愿意把彼此发展成为真正的朋友。在第二次活动中主要是通过组织大家玩游戏加深大家之间熟悉程度,消除陌生感。在活动中期,可以让每个组员讲一件自己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的一件小事,其作用主要在于让组员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组员觉得不知道从何说起,工就要充当引导者,也作为小组之中的一员讲一些自己的故事,从而启发小组成员讲一些自己发生的类似的故事。最后总结这次活动的成果并介绍下一次活动的大致情况。

3、第三次活动。通过让组员之间发自内心地与对方沟通,在交流和理解中,增强自信心和价值认同感。活动期间,让小组成员依次说出对坐在自己身边组员的优点、性格、学习、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社工要做示范带头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be5c4bce2bd960590c677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