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随笔录5

2022-04-01 13:3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命教育》随笔录5》,欢迎阅读!
笔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随笔5

2021.12.23 --生死感悟终极篇

最后一堂课,所谈论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生与死,我个人觉得,这也是本课程的精髓所在,前面的讲述的全部皆是生与死的铺垫。换句话说,我们其实就是在学习如何的生以及如何的死才是有意义的!泰戈尔说,生如夏朵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老师也教我们,人应该生如当歌,死当如归。我想他们所说的,那才是真正的生与死。

死是谜,有人把生也看做一个谜。许多人希望知道生,更甚至愿意知道死。我则不然。我常常想了解死,却没有一次对于生产生疑惑。世间有不少人喜欢拿“生是什么”、“为什么生”的问题来折磨自己,结果总是得不到答案而压抑的死去。

真正知道生的人大概是有的;虽然有,也不会多。人不了解生,但是人依旧活着。而且有不少的人贪生,甚至作者永生的大梦:有的乞灵于仙药与术士,有的求助于宗教与迷信;或则希望白日羽化,或则祷视上登天堂,这种人也是常有的。

或许,生命,便是如此玄妙神秘的一个现象,看到生,我们欢喜,看到死,我们悲伤,爱生命,怕死亡,原始人性,是最正常不过的。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动过长生不老的念头,自然是一个都没成功的。依我看,把希望放在死后不如把希望放在生前可靠,在有生之年,竭尽所能,爱你所要爱的,做你想要做的。在绵绵无尽的世界,就下一份你参与过的痕迹,只要对人类有利,哪怕那个痕迹再小,意义也是重大的。

生与死,是人生起止的两个端点。人生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是,才会去想起途中的挫折、失败和遗憾,只有正确的了解生命的意义,才能够正确面对生存和死亡。纵古观今,多少英雄豪杰精忠报国、战死沙场。又有多少文人义士弃笔从戎、杀身成仁。真正懂得生命奥秘的人,从来不觉得拥有的生命有多么可喜,也不会感觉死亡来临又多么可怕。

懂得生死的人从不问自己从哪里来,也不担心到哪里去。对待生死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屈原生活在楚国,正是战国乱世之中,国家被攻占,自己一人流落在外,但他知道,国家已经万劫不复了,而生命最好的终结就是与这一同去。于是屈原投江自尽,屈原的死即是一种殉国,也是一种无奈。而他留给人们的,是他的不朽之作――《离骚》。屈原是为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没有实现而死的,死得其所。

死结固然值得赞美,但苟活也未必可耻。司马迁的志向,全然写进了他的《报任安书》,自己受了宫刑,却忍辱负重,周游列国、遍访名家,最终完成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这,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也许,这就是他对待生死的态度吧。


真正看透生死的人,心里能够宁静淡泊,才能够对于生死有不同的看法。在生命中,每个人对生命的解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活下去。 我想,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态度和方式是不同的,只有当生死的大难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听到古人穿过历史沧桑传来的回音,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人若如此,则此生无憾了。

最后,感谢敬爱的高老师,感谢您给我的人生上了一堂弥足珍贵的课!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0855bf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