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庄子的死亡观

2022-04-23 06:4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庄子的死亡观》,欢迎阅读!
浅析,庄子,死亡



浅析庄子的死亡观

[摘要]面对死亡,庄子是典型的自然主义超脱论者。他认为死亡是自然变化,一个人只要把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超越人世古今之变,就可以齐生死,不再恋生患死了。庄子安死而不乐生,对人生持淡泊无为的立场,对死亡怀有一种豁达的态度。



[关键词]庄子 死亡 自然主义超脱论 淡泊无为

面对死亡,见仁见智。哲学史上的各种死亡观都主张接受死亡,但理由各不相同:儒家把死亡作为一个无须多加考虑的事实来接受;柏拉图和基督教把死亡作为灵魂升天来接受;古希腊犬儒主义学派把死亡作为命运来接受;佛教把死亡作为个人的命运来接受;而庄子在面对死亡,在寻求有限与无限、小我与大我的统一时,从寻求个人与自然的统一出发,把死亡作为对自然的复归来接受。



庄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对于这种思想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所谓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百姓深陷无休止的战乱之苦,面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作为哲学家的庄子不能仅仅满足于悲叹一番。面对自然力,社会力,疾病力摧毁,湮灭,销蚀人的生命,庄子靠智慧排除死亡的困扰。



一、生死自然说

《庄子·大宗师》中记载了庄子安死的自然主义超脱论思想: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明确指出,死生本是命,如同日夜相交替的永恒变化一样,是自然的规律,有许多事情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这是万物所固有的事情。……天地给我以形体,用生使我劳苦,用衰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因此,如果以生为乐,也就应该以死为善。正是出于对死亡这样豁达的态度,庄子才会在妻子去世后蹲坐在地上敲着瓦盆放声歌唱。庄子回答惠施说:我也有些伤感,后来才知道生死是由于气化,如四季的运行一样,循环不已,是自然而然地运行的。人死后返归自然,安然歇息在天地之间,而我还在哭哭啼啼,我以为这样痛哭是不通达生死的道理,不懂得命运的必然,所以才不哭了。《庄·至乐》)庄子发挥了老子所提出的生死相互转化的思想,把生死看作是自然。现在,天地造化万物,人的生命只不过是万物的一种样式,死亡只意味着个体生命的终结,死后回归自然,是世界万物千变万化的一个环节。



庄子反对常人的悦生恶死观念,用生死齐一的办法来消除生与死的对立。庄子在《大宗师》中讲第一种人认为万物未曾形成时,便是极限、尽头,不能再增进了;次一等的人认为万物形成了,把生视为流落,把死看作回归,这已经有所分了。再次一等的人认为,原本是空无的,后来有了生命,生命迅即死亡,把无当作头颅,把生命当作躯干,把死亡当作尻骨,谁能知道有无死生是一对的,




我就和他交朋友。《知北游》篇则更加明确的指出:生是死的继续,死是生的开始,生与死循环相继,不断变化,谁也难以掌握它们的规律。人的出生,是由于气的聚积,聚积就成为生命,消散便是死亡。如果生与死是相继的,那我们还有什么忧患。万物本为一体,因为被认作美好就成为神奇,被认作臭恶就成为臭腐;但是臭腐能转化为神奇,神奇也能转化为臭腐。所以说贯通天下的,只是同一的气罢了。圣人珍视这种无分别的同一性。



庄子反对常人的悦生恶死观念,提出生死齐一的主张,更表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悦死恶生思想。在《至乐》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庄子去楚国,看到一具空骷髅,空枯有形。庄子用马鞭敲敲骷髅,问道:先生您是因为贪求人生欲望,违反天理,才成了这个样子的吗?或是因为行为不端,愧对父母妻儿,成了这个样子?或是因为冻饿而死,成了这个样子?说完之后,拉过骷髅,枕在上面睡觉。到了半夜,骷髅托梦对庄子说:你的谈论象辩士,你所说的,都是活人的负担,死后就没有这些拖累了。死人上无君王,下无臣子,也没有四季寒暑之忧,放纵自由地以天地为春秋,即使是位居君王的快乐,也比不上此之乐。子不相信,说:我让生命之神恢复你的形体,还原您的骨肉肌肤,让您返归到父母妻子和邻里朋友中间,您愿意吗?骷髅却紧皱眉头忧愁的说:我怎么能放弃君王般的快乐而重返人间的劳苦呢!这里骷髅的话集中代表了庄子的悦生恶死观。



庄子的生死自然说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汉代思想家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自然之道也。这就是庄子的生死自然说的表现。



二、生死气化说

庄子认为人生为气之聚积,死则为气之消散,用气之聚散说明人之生死是一种立场鲜明的唯物主义学说。这种思想的提出在鬼魂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儒家主张敬天法祖,敬鬼神而远之,墨家强调鬼神无所不在,主张敬祭鬼神,而庄子强调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庄子·北游》)这种生死气化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极大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无神论者经常引用庄子的生死气化说反驳佛教的灵魂不灭、生死轮回说。如何承天在《性达论》中说: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宋代哲学家张载发挥庄子生死气化说,说明物的有形与无形,气聚则离明得施而有形,气不聚则离明不得施而无形《正蒙·太和》)庄子的生死气化论以鲜明的唯物主义立场,抵制了宗教迷信对于生死的解说,为人们树立正确自然的生死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生死达观说

在《秋水》篇中,庄子说:明乎坦涂,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有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意思是说,明白了死生是人所行走的平坦道路,所以生存不加喜悦,死亡也不以为祸害,是因为知道终始是没有不变的。 计算人所知道的,总比不上他所不知道的,人




有生命的时间,总比不上他没有生命的时间。庄子认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都在不停地向对方转化着,生命也是这样,初生的过程也就是走向死亡的过程,走向死亡的过程,也就是初生的过程。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庄子以达观的心态对待生死,对生死采取一种理性的态度,即不贪生,也不怕死,生要生得有价值,死也要死得有意义。



庄子的一生虽然经历困窘织履监河借贷之苦,但他辞相位,却千金,视名利如浮云,潇洒超迈,对于死也是那样安然达观。《庄子·列御寇》篇记载,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庄子坚决反对,风趣地回答: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们说,如果这样,我们担心乌鸦老鹰会啄食您的躯体。庄子回答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露天让乌鸦老鹰吃,葬于地下被蝼蛄蚂蚁吃,从乌鸦老鹰嘴里抢来给蝼蛄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这是一种多么坦然大度的自然主义精神。



庄子的死亡观是对人的生命异化现象的深刻反思,是对生命的自由价值的积极探求。



参考文献:

[1]庄周著,周苏平/张克平译注,南华经[M],陕西:三秦出版社,1996

[2]靳凤林,窥视生死线中国死亡文化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3]陈绍燕,庄子的智慧[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432ad2ad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