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3-21 04:1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欢迎阅读!
素养,小学生,语文,核心,培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闻德萍

(六安市霍邱县花园镇中心小学 1251794035@@qq.com



【摘要】文章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要从语文学科特点出发,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中,关注阅读和写作,注重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生 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语文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而且也表现为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而在这诸多语文素养中,其核心素养则体现在阅读和写作上,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

一、开展语言训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因为积累是人的文化底蕴的积淀,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积累的多少既是衡量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低、优劣的显性标准,也是提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这里既有语言积累、生活积累,还有文化积累。

现代语文教学区别于传统语文教育的标志是,前者积累的是一种激活的语言,是理解了的语言,后者是一种处于沉睡状态的语言,是死记硬背的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把语言描述的情境,表达的意思既能概括化,又能具体化,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爱如茉莉》一文中“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一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飘’?”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明白了一个“钻”字把我对爱的深刻理解,诠释得淋漓尽致,入门三分;而“飘”字就显得平铺直白。字斟句酌,细细品味,人与文已融为一体。

二、加强阅读指导,积累文化知识

语言积累有文化的积累,但文化积累的外延远比语言积累要大得多,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外阅读对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提高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大凡语文素养较高的人,都是得益于课外阅读的。

1、合理配置,落实阅读内容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16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如何落实这么多万字的阅读量?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阅读兴趣与爱好是截然不同的,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心须注意这一点。一般而言,低年级学生爱好阅读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爱好阅读童话故事,高年级学生爱好阅读传记、传奇故事,并对文学产生兴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有


目的、有重点地选择阅读内容。这样既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利于使阅读内容系统化、具体化。

依据语文教材,选择与课文相近的名篇佳作,供学生阅读。现行语文教材都是以“组”为单位编排的,低年级多半是把内容相似或相近的文章编为一组,组成一个教学单元;高年级则是以某个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为轴心,把几篇课文编为一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按每组教材的特点和教学重点,选择适量的名篇佳作让学生阅读,一方面增强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课外阅读更加系列化。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订阅有关报刊,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现在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很多,如《小学生语文报》《红蜻蜓》《小学生导读》等。这些报刊既有语教育性,又有时代特色,让学生适量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能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对学生的学习发展极有好处。

端正态度,抓好即时性阅读材料的阅读。由于多种教育或社会需要,现在的学生经常会接受到一些即时性读物,如从不同的渠道下发的《国学经典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书籍。如果我们把这些读物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既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2科学安排,落实阅读时间

优化课堂教学,抽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减少重复、无效、无意义的课外作业,把时间腾出来让学生进行“自我阅读”。鼓励学生利用零星时间自觉读书、看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高阅读能力。 3、精心部署,落实阅读指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好起步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萌发期,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形成与发展。可见,抓好低年级的课外阅读起步指导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最爱读图文结合的材料。因此,课外阅读的起步指导就要选择类似绘本故事、连环画、儿童画报等图文结合的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使学生一开始就品尝到阅读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随着年级的升高,循序抓好学生阅读兴趣形成期(中年级)、高涨期(高年级)的指导与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

精心上好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和读书交流课,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4、多法并用,落实阅读检测

适时适度的检测,既能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积极阅读,不断发展。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测,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汇报交流法——定期召开读书汇报会,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外阅读的内容、方法、收获和体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增长智慧,提高素养。

竞赛比武法——通过开展讲故事、演讲、作文、绘画、表演等活动,让学生把课外阅读所得进行整合运用,促进学生通过读、用结合,实现自我发展。 评选明星法——开展“阅读之星”“诵读之星”“讲故事之星”等评选活动,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爱好,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优化作文教学,发挥学生表达个性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体现,而且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立足大语文教学观,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1、释放学生心灵,鼓励自由表达


“自由表达”是儿童的天性,学生自由表达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欲与表现欲,发展作文能力,如果学生应师而作,加上过多的附加条件,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又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张扬,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心灵的解放,学生才能自由的表达。

第一是选材的自由。教师的要求不要过严,可有限度地放宽,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的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内心的表白。其次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感想。第三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也要体现不同的个性,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

2、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学生个性

创新思维在作文中的体现似乎必须是耳所未闻,目之未及的,让人拍案叫“新”这是把有创意的表达定位过高,其实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不要去刻意追求,只有是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的结果,跟别人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同都是有创意的表现。

3、善用模仿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学生学习作文应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感悟并掌握其表情达意的技能,从而提高作文能力。因此,模仿是学习"怎样写"的重要手段,是训练作文基本功的有效措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任何正常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没有今日的模仿,就没有明天的创新。模仿片段是写好作文的起点。掌握起跑方法和技巧,才能顺利冲向终点。教师善于授之以法,学生才会有法可依。例如:移物模仿。几句或一段精彩的话既可形象的描绘一事物的美丽,抒发一种情感;又适合展示另一事物的风姿,流露类似的感情。巧妙地稍加变化,将此事物移为彼事物就是移物模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学习容易,是学生片段练习入门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再如:句式模仿。小学课本中的某些段落用一些比较固定的句子连接起来。《泉城》中描写济南泉多泉美的句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教学中,教师联系上下文注意给学生总结其用法。学生掌握了规律,信手捏来记一场面,状一景物,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又如创造模仿,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物外貌,动物外形,迷人的景物,热烈的场面等是精彩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更换结构练习写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片段模仿就是创造模仿。特别指出的是,模仿是以学生观察到的材料为题材,以范文为指导,真实的表达学生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针对范文的谋篇布局和谴词造句的方法及技巧进行模仿,决不是抄袭原文或套用原文中的原句。应善于在模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模仿作文是通向创造的阶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写,进而能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学家于漪老师说过:“课堂教学一种是熔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炉,一种是单打一的进行教学,二者相比较,教学效率不言而喻。”这句话道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真谛。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全方位获得语文核心素养,而不是单纯的、唯一的。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组织课堂教学,无论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都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切实让课堂教学成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基地,扎扎实实的完成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任务。

参考书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于漪语文教育论集》2003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7b27b873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