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桃花源记》教案

2022-08-19 06:0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教案》,欢迎阅读!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案

陶渊明《桃花源记》教案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 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 … …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简介作者()。二、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解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后,对提出的疑惑的字词注音、释义。2.教师落实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通假

字、词性活用字3.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所出现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如:交通、妻子、无论、如此、俨然、鲜美。这部分可结合 “教学设计(一) ”的内容。三、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①声音洪亮。读准字音。②把握节奏。读出停顿之处。③带有感情。读出韵律。四、思考讨论,要求用原文回答下列问





题。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他进入桃花源之前见到了怎样的景象?2.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人对外界社会情况了解吗?3.们根据渔人作的标志再去寻找桃花源,结果怎样?通过讨论这几个问题,搞清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忽逢桃花 ”,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土地平旷,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无论魏晋 ”。(3). “遂迷,不复得路 ”。 “未果,寻病终 ”。五、根据以上问题,理清课文结构。课文从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l):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第二部(23):写渔人在桃花源的见闻。第三部分(45):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六、完成下列练习。1.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俨( ) 阡陌( ) 垂髫( )谐太守( ) 邑人( ) 刘子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斜字词的含义。①芳草鲜美:②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③阡陌交通:④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⑤谐太守,说如此: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

语。①从树上落下的花瓣繁多鲜艳。 ( )②闲适愉快,自得乐趣。 ( )③比喻无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 )4.口头翻译下列句子。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③不足为外人道也。七、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第1段。八、推荐作业。背诵全文并默写课文。第


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自认为文中写得好的语句。说明:让学生自己来谈感受,教师可稍作点拨。例:1. 1段描写桃花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些词语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写出了花草的色泽、质地、形态,不仅花多、花美,而且奇特无比,突出了桃花林的神奇之处;用四字句的形式,读起来铿锵和谐,节奏整齐,朗朗上口。2. 2段写桃花源居住的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勾勒出怎样的田园生活画面? “平旷 ”指土地广阔平坦; “俨然 ”即整齐有序; “良田美池桑 ”三词并列,描写出田地的肥沃,池塘环绕以及树木成阴的佳景; “相 ”则以动写静,既说明牲畜兴旺,又让人感受乡村的宁谧,这些生动的用词勾画和展现出了桃源人安居乐业、闲适祥和的生活图画。3. “此人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叹惋 ”一词表现了桃源人怎样的心态? “叹 ”是感叹惋情之意,词语用得十分精当、传神,桃源人对世事变迁、人间沧桑的慨叹和外面百姓生活的苦难的同情,跃然纸上,可见可感。说明:可让学生具体设想模仿桃源人 “叹惋 ”时各种不同的语言、神情、动作。二、领会课文在情节处理上的特点。思考讨论:课文描写的情节,处处体现出一个 “奇 ”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说明: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发言。教师在总结时,可作如下启发。①. “景 ”奇。如: “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 … … ”等。②. “人 ”奇,如: “悉如外人 ”、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等等。③. “踪 ”奇.后人再去寻找桃源,都一无所获,不见踪影。这些奇异之处.使课文情节曲致跌宕,悬念环生,充满了神秘感,更增强了人们对桃花源的好奇和向往。三、讨论分析: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请你联想桃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 “桃花源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说明: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加以比较说明。例: 桃花源有着 “良田美池桑竹 ”的秀美环境,而外界却是战乱频频, “烽火连三月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95317883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