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蝴蝶》的意象分析

2023-05-31 07: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永远的蝴蝶》的意象分析 》,欢迎阅读!
意象,蝴蝶,永远,分析

《永远的蝴蝶》的意象分析

作者:王曦昌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



王曦昌

内容摘要: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是经典之作,不仅多次被选录在大、中学校的文学课本上,国内一些微型小说的经典选本,也是常选的篇目,而解读此篇作品的文字,也经常见诸报刊和选本。笔者认为,若从意象入手来解读此文,更能准确地把握此文的意蕴和作家要表述的思想情愫。

关键词:《永远的蝴蝶》 意象 解读

众所周知,台湾作家陈启佑的微型小说《永远的蝴蝶》是经典之作,不仅多次被选录在大、中学校的文学课本上,国内一些微型小说的经典选本,也是常选的篇目,而解读此篇作品的文字,也经常见诸报刊和选本。解读作品,犹如游客观赏风景,视角不同,其审美的收获也就各有所得。

我觉得,解读《永远的蝴蝶》从意象入手,比较更能准确地把握此文的意蕴和作家要表述的思想情愫。

一般来说,微型小说有三个重要的文体特征:一是主题立意的新颖,二是结构的精巧,三是结尾的出人意料。运用意象来解构微型小说,是不多见的,但《永远的蝴蝶》是个例外。小说的开篇,就把读者带入雨的意象之中:“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

文学作品中,悲剧发生的背景大多集中在雨天——雨水与泪水经常交融在一起,人间的悲情似乎与恶劣的天气总是发生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在影视剧中,导演一旦要表示惨烈的剧情,或者是悲伤的情节,总是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以此来烘托悲剧的气氛。

《永远的蝴蝶》开篇营造的环境氛围,让读者意识到,下面的叙事,有可能要发生沉重的事件了,果然,紧接着,就写到“随着一声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悲剧真的发生了。接下来,雨的意象更加凝重而深刻了:“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导致“我”在深度谴责和拷问自己:“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此时的“雨点”就像锐利的钢针一样,直接刺痛“我”的灵魂深处了!

《永远的蝴蝶》的另一种意象就是蝴蝶。

蝴蝶,她首先象征着美丽、美好,但也象征着短暂、生命的瞬间。

小说以《永远的蝴蝶》为标题,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蝴蝶”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凄美的人文意象。此时,通过蝴蝶,我们首先想到了梁祝化蝶。我们熟悉的《梁祝》的爱情故事中的化蝶尽管极具浪漫色彩但结局是凄美的,蝴蝶虽然绚丽多姿,但生命是短暂的,尤其是永远都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这是生命的无奈。《永远的蝴蝶》中樱子虽然也像蝴蝶一样在惨烈地尖叫声中 “飞”了一次,但“飞”得太凄惨了,在飘忽的影像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美丽可以在瞬间被击碎,犹如美丽的梦境,只要是睁开眼,一切美好瞬间消逝,面对生命的无


助,“我”和读者同时感受到的是“虽然是春天,但像冬天一样寒冷了”,这里,一方面表达了“我”对樱子的深切怀念,另一方面,樱子在瞬间的物化,永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永远的蝴蝶》的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意象,就是“信”。

信,是信使,信息的传播途径。信,是此篇小说推动情节和情感发展的重要纽带。

小说是由寄信开始的。

信的内容是“下个月跟樱子结婚”,这是喜讯,但寄信转为车祸,就是“凶信”。而樱子的瞬间遇难,传递了一个令人更加深思的人生信息:生命何其短暂,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有多少不可知性啊!人生无常,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啊!同时,也警示作为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类,应该崇敬生命、善待生命。信,还告知人们:美好的事物永远与遗憾相伴,生命的短期计划,没有变化快。不是吗,一对相亲相爱即将步入婚礼神圣殿堂的情侣,突然间失去了一半,怎能不令人惋惜和遗憾呢?

此外,在《永远的蝴蝶》中,“汽车“这个意象,我们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汽车是现代的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产物,但“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这说明,人类在享受现代的工业文明的成果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灾难,因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在挑战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危害人类的生存质量,人类将如何破解这些矛盾呢?

当然,《永远的蝴蝶》中的意象不止以上四种,比如,绿色的邮筒,白色的风衣,均有象征意义,尤其是“白色的风衣”,其中的寓意是很丰富的,均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开掘。

《永远的蝴蝶》短短五百来字,亦叙亦情,含蓄优美,至哀无痕,简洁精致,意象丰沛,表达了一种生生世世难以弥合的伤痛和无尽的怀念。阅读此文,仿佛亲身经历一次情感的体验,为这一幕痛彻心扉的爱情悲剧而动容,同时,也为生命无常而扼腕叹息!

王曦昌,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c98fbfc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e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