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血压会导致哪些后果?低血压该怎么调理

2022-06-04 20:42: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期低血压会导致哪些后果?低血压该怎么调理》,欢迎阅读!
低血压,调理,后果,导致,长期

长期低血压会导致哪些后果?低血压该怎

么调理

临近年关,血压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经常被人们认为对健康无碍的低血压状态,同样会引发心脑梗塞等重大疾病。通常,我们将成年人正常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于100/70毫米汞柱,被确定为低血压症状。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介绍一下低血压的危害和防治办法。

重症低血压也会导致脑梗塞

血压偏低意味着低血压病人的血管内压力过低,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至于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轻微低血压患者会出现眩晕、乏力、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正常生活。而重症低血压患者则会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梗塞、心肌缺血、听力损害、视力障碍等严重后果,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的同时,甚至会危及生命。由于血压下降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因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工作和生活质量随之降低。

老年人用餐后要防低血压

很多老年人在用餐后,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时切勿直接服用降压药,因为,餐后低血压也会出现这些症状,这种情况被称为餐后低血压症。之所以老年人餐后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是因为进食后人体为了保证食物的消化,体内血液出现重新分配,腹部血管扩张充


血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及血压反射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常常在饱腹后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压症状。因此,老年人在餐后感觉身体不适的时候,应该首先测量血压,确定是否出现了低血压症后,经医嘱后再考虑如何用药。同时,老人餐后也应休息半小时后再活动。

此外,老年人在小便后也会出现低血压的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排尿性低血压症。老年人睡后起床小解,常常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地躺在地上,甚至四肢抽搐,数分钟后自然清醒,恢复常态。这就是老年人排尿性低血压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年人排尿时屏气用力,使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血管、小静脉相应扩张,回心脏的血量相对减少。老人排尿后因腹部压力减低,腹腔内静脉扩张,静脉回流入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脏排血量相对降低,血压明显下降,导致老年人出现低血压症状。

中年低血压患者预防中风

工作强度大、生活节奏快使中年人忽略自身的健康状况。由于轻度低血压没有明显不适的感觉,因此,这时最容易因为疲劳过度出现中风现象。通常,人们认为高血压会引发中风。因为高血压常常由于动脉长期硬化引起,硬化的小动脉血管弹性下降,人体情绪激动或者高度紧张的时候,最容易引起血管内壁损伤和破裂,引起出血性中风。 但是,当血压过低时,推动血液的能力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轻者引起缺血、缺氧、全身疲乏无力,重者则会由于缓慢的血液与血管壁接触时间较长,反而形成小血栓,堵塞血管导


致缺血性中风。所以,养生四季对中年人如果已经出现头晕、站立不稳甚至晕厥时应及时检查血压。

目前治疗低血压的药物都是单向、机械升压。这只是对症治疗。是治“标”而不是治“本”中医认为低血压是宗气“升降失司”的病变。而其基本证候都是肝郁脾湿,升降失司。九制黄精饮方全方共奏解郁利湿,调和升降之功。由于能恢复宗气的正常升降功能,即能恢复血压调节系统的自稳调节功能,自动调节血压的作用 。所以治疗原发性低血压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135faa33d4b14e8424681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