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2022-04-11 12:2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欢迎阅读!
人口老龄化,空巢,养老,老人,背景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提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几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进行了比较,反映出了现在农村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剖析各种养老模式,到了一条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关键词:老龄化;空巣老人;养老

空巢老人从字面上来看是由空巢老人组成。一般来说,老人是指60岁或65岁以上的人,这一概念相对比较明确。对于空巢来说,有一定的分歧。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的赵芳与许芸在《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一文中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年人独自居住的家庭。还有一种概念是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李锋清的《老龄化趋势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思考》指出的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后,只剩下老年一代人(单身或夫妇两个人)独自生活的家庭。两种观点主要的不同在于是否把无子女的家庭即丁克家庭也纳入到空巢家庭的范围之中。



1、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探究

1.1社会结构的变化

(一)城镇化进程加速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发的现代社会转型。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流动,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客观上导致了农村空巢家庭增多。农村城镇化使城镇聚集了部分农家子女,导致老人和子女分住农村和城镇两地,而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分化进程还会加快。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老年人则滞留农村,这种发展趋势的加速客观上导致了农村空巢老年人家庭比例上升,从而导致了空巢老人的出现。



(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人口高龄化趋势将明显加剧。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知,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b38ec7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