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的月亮情怀

2022-09-05 01: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人的月亮情怀》,欢迎阅读!
月亮,诗人,情怀,古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代诗人的月亮情怀

作者:沈顺之

来源:《中学语文·语文论坛》2016年第01

在古典文学家族里,出现频率较高的自然景观,大概非月莫属了。而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月亮则纯粹是最受宠的骄子。千万年的阴晴圆缺亘古如斯,千万年的悲欢离合旷世沉吟,诗人的思想心境与之默契交融,钟情陶醉,无论是屡遭贬谪谗害的屈原,抑或是挥鞭北指,踌躇满志的曹操,在他们的诗歌里,都离不了月。

何以至此呢?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谈道: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壁,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星。仰望悬挂空中的一轮孤月,置身于清明澄澈的天地间,有多少诗人神思飞扬,探索着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由此写出了许多千古传诵的诗篇。

中学语文课本里古诗词中涉及月亮的诗句有近二十处之多,细细品味作者们笔下升起的明月,情意之浓,乡思之烈,可见一斑。 一、借月述志

为寄托美好的理想和抱负,弹响激奋的心灵之弦,遭流放的屈原,行吟于水乡泽国,唱出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的心声。这不但加浓了诗的意境,而且抒发了不与邪恶势力合污,高洁自好,肝胆永如日月生光的心志。曹操在《短歌行》中,通过对月的描绘,把自己内心的忧思与宏愿一展无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才的难得如同无法揽取的明月,是那样可望而不可即,只有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方能征服天下人之心。明月,代表了作者求贤若渴,一统天下之雄心。同样是曹操,在击败乌桓后,登临碣石,咏出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雄阔的气象,映衬着这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拓业壮志,昂扬进取的精神。南宋词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道: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从月亮的皎洁、安祥与和蔼中,在湖波的摇篮里,月光的爱抚下,词人原先那躁动不安的灵魂找到了最好的休憩和归宿之处。 二、邀月壮怀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具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这是中国古代多数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可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在壮志难酬,屡遭排挤流放之际,明月,成了他们的寄托乃至知己。天宝初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却遭到排挤和诋毁,朝廷也无重用之意,只是命其侍宴陪酒,作诗助兴,心情之愤闷可见一斑。但作者并不沉沦,更不同流,而是邀月壮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df4984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