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

2023-03-08 22:2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议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欢迎阅读!
临终关怀,现状,发展



浅议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

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起步,并且日益被人们接受,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提高,即使是生命的尽头。



标签:临终关怀 临终病人 生命 生活质量

早有生命诚可贵的名句警示世人生命的重要性。生命尽头的时候,人尤其脆弱,尤其需要关怀。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其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给临终者的家属提供社会和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支持[1],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



1.临终关怀的起源、定义及我国发展现状

1.1 临终关怀的起源、定义

临终关怀hospicehospicecare)一词源于早年的西方,意思是朝圣者或旅客中途休息,重新补足体力的一个中途驿站。临终关怀起源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和济贫院,那里为重症濒死者提供精心的照料[2]。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则是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护理,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期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到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3]



1.2 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大陆于1988年在天津设立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创立了第1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1992年北京成立了我国第1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目前我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机构100多家,已有数千人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4]但是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相对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即使在这些大城市中,也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医院偏少、医院设施差、患者少、病房空等现象和问题[5]。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临终关怀又具有发展的必然性,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提高,人们要求生活质量的现状要求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亟需大力发展。



2.临终关怀的对象及护理要求

2.1临终关怀的对象

临终者是临终关怀的直接对象,也是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是临终不仅给病




人带来痛苦带来恐惧,也会引起家属痛苦的心理反应。这就要求家属能够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并处理好日常的工作、生活与照料任务的冲突,这些要求都给临终者家属带来了压力。所以,家属也是临终关怀的对象之一。



2.2临终关怀的护理要求

我国目前临终关怀是由医护人员实施的,而且临终关怀的重点在于护理而非医疗临终关怀工作者需要近距离地接触死亡,必然自己需要首先调整好心理上的压力,这对其心理素质和伦理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临终关怀应该是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者共同参与完成的。研究表明,一些护士对待死亡问题和濒死问题感到不适应,由于害怕、恐惧,认为护理无意义,麻烦辛苦,容易引起悲痛与忧伤,而不愿意接受临终护理工作[6]。这表明护士尚需进一步改变观念,丰富知识,适应临终关怀的需要。作为经常接触临终病人和死亡的护理人员,也要有合理的方式方法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3.临终关怀的目的及意义

3.1临终关怀的目的

临终关怀的目的是以整个人为对象,提供精心照料,解除躯体痛苦,缓解对死亡的恐惧,维护其做人的尊严,提高其尚存生命质量,并给予家属心理关怀,最终使逝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7]



3.2临终关怀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但是无论医学怎样进步,人总难免一死。在如何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其人格及生命的尊严,使其更好的走完这一段历程,其目的不是延缓患者生命,而是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使之坦然愉快地走向人生终点。临终关怀主要为患者提供镇痛治疗、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因此临终关怀有其重要意义[8]



4.关于临终关怀的设想

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单独设置临终关怀病房,挑选一部分具有爱心耐心恒心的护理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这样会让这些病人感受到温暖。在普通病房,可能有些护理措施是不到位的,也怕影响其他病人情绪,可是在这样特殊设置的病房,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对这些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和各方面的护理。临终关怀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受到了国家,社会乃至在精神与人类文明史的关注,其发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对从事临终关怀的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培养。医护人员要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抛开传统思想影响,对外学习系统、全面的临终关怀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0e26c182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