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 三、咬文嚼字 读奇景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杜甫《渼陂行》 一个

2022-08-05 20:0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导入 三、咬文嚼字 读奇景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杜甫《渼陂行》 一个》,欢迎阅读!
岑参,咬文嚼字,奇景,杜甫,导入

一、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是一别就是好几年。“送别”便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在边塞的送别的诗歌。 二、预习检查

字词读音、断句(朗读) 三、咬文嚼字 读“奇”景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杜甫《渼陂行》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也会流露在笔尖,我们一起从这首诗中来看看能否印证岑杜甫对岑参的评价。

1.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这场雪________得出奇。

早得出奇:八月

大得出奇:“雪满天山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飞雪” 美得出奇:纷纷扬杨的雪花,皎白轻柔如鹅毛,覆盖在万树伸展的枝虬上,恍如一夜之间,三月春风吹拂而过,催开了这满树满枝的梨花,洁白而素雅......在辽阔的西北边塞,本来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但在岑参笔下八月飞雪,一夜之间就装点出无数琼枝玉叶,犹如一夜春风,吹得万树梨花盛开,这不是奇丽的景象吗?

冷得出奇:“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都护的铁衣因为冷所以难以穿在身上

小结:岑参用他奇特的笔触为我们描写除了一幅奇特、壮丽的塞外风雪之图。

四、巧用留白 品“别”情

1.在这样的风雪之中,岑参的送别该有怎样的情感?让我们找出直接描写送别的句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明确:岑参的诗句中似乎看不到情感的抒发。

2. 你能透过某些字词读出岑参送别的情感吗?

“空”:诗人对武判官的送别时的不舍和失落。“别时容易见时难”的离愁别绪。

3.品读“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百丈厚的坚冰交错在无垠的荒漠上,好像要牢牢地冻住整个大地。阴沉的云层中只漏出几束黯淡的光线,仿佛沾染了什么哀愁,凝重得像一幅静止的画。渊冰厚千尺,素雪覆千里,从遥远的边塞向京城归去,会遇到多少困难,经受多少磨难呀! “长路关山何时尽”而愁虑

4.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按理说应该详写如何分别,但是作者只是交代了结局,没写过程。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我们把这样的创作手法叫做“留白”。请你带着刚才我们悟出的情感,通过想象把临别时的画面描述出来。

明确:临别时,大雪纷纷扬扬,狂风肆虐。友人毅然转身,飞跨马背,扬鞭策马而去。诗人伫立在雪地上,目光凝视着远方,那挥动的手迟迟没有放下。友人渐行渐远,模糊的身影直被山川阻隔了,只留下一串串深深浅浅的马蹄印。诗人只好对着雪地上的马蹄印, 伫立凝望,久久不忍离去。

5. 刚才我们解读的送别之情是共性的,也就是说但凡写送别诗的诗人在离别时必是离愁别绪,多是担忧落寞。接下来我们再来解读一点个性的东西。你觉得诗人在此时,站在瑟瑟的北风之中,站在漫天飞雪的环境中,站在友人远去的背影前,此时应有一种怎样的姿态?(展示岑参生平资料,知人论世)



1




明确:除了“别时容易见时难”的离愁别绪,除了对友人“长路关山何时尽”担忧外,更有对自己建功立业的期待。他应该是双手背后,昂首挺胸的站在那里。用乐观面对着恶劣的塞外生活环境,用豪情壮志面对着生死攸关的战场。

五、诵读升华

1.教师配乐朗读留白小诗:

漫天溯雪,袅袅笙歌,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天山脚下,轮台东门,

君转身,拍我肩,已不爱层楼 我微笑,道珍重,却无柳可折。

飞身上马,扬鞭远去

君知否 ,随鞭扬起的还有眷念成泥 溯雪漫天,峰回路转

转眼间, 随君没入的还有思念如烟

君可见

蜿蜒远去的山路, 一行深深的马蹄印 还有

在雪地昂首眺望的那只鸿雁



2.全班配乐齐读

3.总结:我们今天用朗读、想象、咬文嚼字、 知人论世的方法走近了一场奇特的雪景,读出了一场送别的复杂情感,更看到了一个豪情壮志、积极乐观的诗人。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2631b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