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透视

2023-02-07 17:38: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透视》,欢迎阅读!
汉语,饮食文化,成语,透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透视

作者:王燕

来源:《数码设计》2017年第10

摘要:汉语成语集中典型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其风格古朴,典雅精致。从汉语成语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本文拟从汉语成语所折射出的烹饪文化、等级差异的饮食文化和宗教饮食文化等方面出发,探讨汉语成语中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汉语成语;饮食文化;烹饪文化;宗教饮食;阶级饮食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710-0057-01 Abstract Chinese idioms focus on the typical display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 its simple style elegant and exquisite. From the Chinese idioms we can

understand various aspects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food culture in Chinese idioms from the aspects of cooking culture different eating culture and religious eating culture.

Keywords Chinese idioms Food culture Cooking culture Religious diet Class diet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其中泽被天下的,连平头老百姓也能津津乐道的,就是中国人的饮食。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先哲有云:民以食为天(《管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把粮食看做生命的根本。饮食内容在汉语成语中有所体现,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民族表现形式,作为语言建筑材料单位的词汇,直接地反映出语言的民族心理、思想感情、审美习惯等特征。本文则以汉语成语饮食文化作为出发点,探讨汉语成语所体现出的烹饪文化、等级差异的饮食文化、宗教饮食文化。 1 汉语成语渗透出的烹饪文化

我国烹饪的历史十分悠久,烹饪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学问,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的饮食就其烹调技艺更有其特点,早在古代,在饮食风格、饮食习俗上就形成了我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说,饮食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一种既具有色、香、味、形,又具有文化品味的艺术品。(莫彭龄,2001

黄粱一梦持粱刺肥,古代的是指栗的优良品种。舐糠及米 舐,用舌头舔。糠,米粒,麦粒外面的一层皮。舔完了糠皮,就要吃到米了。比喻侵入步步深入。《史记》:里语有之,舐糠及米,比喻先占地方然后夺取政权。这些成语都可映照地位之重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食肉与中国古人的生活有密切关系,人类食用的肉,有畜肉,有禽肉,有鱼鳖虾蟹。食者谋肉食者鄙,反映的是自从农业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由于生活水平低下,一般人很难吃到肉。

蔬菜是用来制作菜肴的植物性食物。甘之如荠,《诗经·邶风·谷风》中说: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里提到两种野菜。芹曝之献中所说的,是一种叫水芹的野菜。不遗葑菲葑菲之菜,这里指蔓菁,又叫芜菁,与萝卜相似而质地致密,可以鲜食,也可以盐腌后食用。古今中外的人,无不认为豆子是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孙中山,2002)的食品。

中国人的烹饪技术,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炙、炮、蒸、煮、熬、腌、熏、熘、炒、涮、烙等,可谓花样繁多,招式讲究,不同食物采用不同的烹制方法。炙人口是切细的肉,是烤熟的肉,肉味鲜美,使人爱吃,后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广泛得到称赞。 炮龙烹凤其具体做法是把带毛的兽畜包上泥,外面用火烤,烤熟后,把毛也带下来。 煮作为饮食制作工艺与古代的炊具有关。 2 汉语成语渗透出等级差异的饮食文化

人们在长期的饮食习俗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汇, 反映饮食生活的诸多方面, 体现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展现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好恶, 并寓褒贬于其中。(苏春梅,2004 满脑肠,吃得既好又多,养得很胖,一般只有那些生活奢侈,养尊处优的人才会那样。 西晋武帝时,生活何曾豪奢,食日费万钱,每天都要吃掉一万铜钱,还说没下筷子的地方。(马宏伟,1992)商纣也有肉脯”“肉林之类,大量牲肉堆成山林,可以想象贵族们的食肉量之大。还有一些成语,如炊金馔玉象箸玉杯酒池肉林都反映了贵族们的豪奢生活。与之相反,还有很多成语是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榨下的悲惨生活状况,同时也体现了饮食之于民族的意义。朝齑暮盐同时间问世,指切碎的腌菜,直到现在还被人叫做咸菜,仍食用。孔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3 汉语成语渗透出的宗教饮食文化

汉语成语折射了汉民族的儒家、道家、佛家饮食文化。

孔子在其《论语》中细致入微地论述了有关饮食的各个方面。孟子也公开声称食色,性(郭惠琴,2005)。孔子的饮食理论同他的政治主张一样著名,他把礼教思想与饮食实践融汇一体,其中许多教条法则直到今天还有一定的影响。道教的饮食所宜是提倡素菜、少食, 壶里乾坤,指道家的神仙生活,同壶中日月 吸风饮露,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绝食五谷,出自《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灵丹妙药不茶不,服食金丹,是道家一种独特的饮食习俗。中国佛教饮食最凸显的是素食,佛教还主张饮食调和,有一定的饮食戒规,同时认为一切生命的形式不依食而生存。长斋绣佛长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指终年吃素;绣佛指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后形容修行信佛。饭后之钟,古代寺院是鸣钟进餐,饭后也鸣钟,闻饭后鸣钟而往,则不得食。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语成语包涵并反映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层意义,这种深层意义积淀着浓郁的民族传统因素,包涵着古老东方的文化底蕴。研究汉语成语与中国饮食文化的关系,对汉语本身的理解,对传统国学的继承发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宏伟.中国饮食文化.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 . [2]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姚鹏慈.《成语与文化札记》.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4. [4]苏春梅.“的寓意-成语中的饮食文化.黑龙江大学学报,2004-6.

[5]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6]郭惠琴.孟子.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

[7]贺义廉. 透视现代汉语成语的民族文化特征.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7-1.

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9f55be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