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魏晋文化对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影响

2023-06-23 23:0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魏晋文化对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影响》,欢迎阅读!
郁达夫,魏晋,散文,创作,影响

浅谈魏晋文化对郁达夫散文创作的影响

作者:严义卿

来源:《青苹果·教育科研版》2017年第05

中国现代社会动荡变革,中西文化的碰撞对照,中国千年文明走到现代已步履蹒跚,较多知识分子客观上选择代表这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西方文化。但是,。郁达夫在五四一开始就以传统文化的叛逆者的身份出现,他的散文深受魏晋文化的影响,本文从天人合一思想和国家忧患意识与归隐思想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分析他创作的这个特点。 【关键词】郁达夫;散文;魏晋思想

中国现代社会动荡变革,中西文化的碰撞对照,中国千年文明走到现代已步履蹒跚,使得知识分子客观上选择代表这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西方文化,确实,五四时期大量西方作品的传入给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国家复兴的希望,现代作家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郁达夫在五四一开始就以传统文化的叛逆者的身份出现,但其书香世家的出身,自幼受到的古典文化熏陶,使其自身及其作品和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文化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 “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 天人合一要求打破后天的各种束缚,解放人性,尊重人性,达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处于一种核心的地位,它最早的提出者是先秦道家集大成者、哲学家庄子,在西汉被儒家思想家、改革家董仲舒发展而成。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应是合一的。这些思想深刻烙印在郁达夫的思想深处,对他的散文创作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在世人看来,郁达夫是一个颓唐、忧郁、失意的文人,生活理想的不如意使其郁郁不乐、离群索居。沉醉于游山玩水的文人之乐可以暂时麻痹他的神经,忘却现实的苦痛,和自然融为一体,这和魏晋文人一脉相承。在魏晋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体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士大夫们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立志于天人合一器范自然师友造化的为人处世规范和新的生命方式,这是天、人与自然和谐的规范,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鲜明表现。东晋南朝作家喜言神散宇宙内纵心皓然,何虑何营,意思是只要人们把心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畅游于自然山水之乐,在自然中寄情、畅情、融情,会让人觉得世上还有值得去忧虑钻营呢?”“郁达夫说: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是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郁达夫推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其作品多次出现陶渊明的诗文。这段话让人想起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郁达夫的游记散文清新、隽永、自然,散文中描绘的自然,洋溢着充沛的感情,诗意盎然,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的散文如山中泉水,流響清脆悦耳,饮之暑消凉生。郁达夫笔法高妙,写情写物富有内蕴,恍如立体电影。郁达夫的散文名篇《钓台的春昼》:前面的所谓钓台山上,只看得见两个大石垒,一间歪斜的亭子,许多纵


横芜杂的草木。……”写活钓台的荒凉和阴森。1935年写的《花坞》,第二段花坞的好处后分别写形神后半写神,相得益彰。凸显出了一位熟知典故,了然世情的文人风貌。 2 国家忧患意识与归隐思想

国家忧患意识在传统观念中是知识分子对于爱国主义的一种直观情怀,是古今以来,知识分子的一项崇高的精神追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 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都是在知识分子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和不安现状、奋起进取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直接反映。精神历经岁月烙印留存于知识分子的心地,成为国家——个人这一社会框架的支柱,且不论他受到多深厚的西方文化浸染。在历史变革转折时期, 忧患意识为文人出仕和做人的准则。而出仕与归隐这一矛盾在中国文人身上和谐的统一起来,历代的文人在漫漫求索途中依稀出现了在出仕道路之外,竟然还有一条小道可行,那就是归隐 末随着汉朝政权的覆灭,社会失去了自我疗伤的调节能力,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战争等灾难頻发,时代的忧患和生命的脆弱深深的激荡与人们的内心。福祸无常,躲避灾难或是为了不问世时魏晋名士往往采取归隐的方式。郁达夫在遭遇重大挫折上的做法是和魏晋名士相仿的。 郁达夫自由就心怀立功、立德和立言的抱负,郁达夫早在1916年给其兄长的信中就说:国事弟意当由根本问题着想,欲整理颓政,非改革社会不可。”1918年,郁达夫在日本求学时便立下此豪言壮语:入大学后,予将学经济,若中国得明主能委予以柄,则继绝兴亡之事颇易也。但当时的黑暗现实,四处碰壁,施展抱负途径被堵塞,使其受到了重大的打击。卖文而生,四处漂泊,尤其是三十年代,因为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王映霞感情方面的因素。过起了归隐的生活,怡然自得,每日沉迷于饮茶、喝酒、看书的闲情逸致。关注于周围生活环境优雅的小情致。而在《雨》、《江南的东景》、《故都的秋》等文章中,则处处洋溢着文人的雅量与情趣。

根据郁达夫的生平与文学创作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不满现实,郁达夫想逃回大自然寻求慰籍,在广阔的自然界里漫游,但又想着飞翔开去,由追求功业的悲愤失望——归隐之志的高洁自持的一线发展,犹如四季交替一般不断在他的精神上轮转。使他时时处于精神的漂泊中,尽管时世的乖蹇,物质上的窘迫和精神上的不满足,始终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感情世界里。我们看到,虽然一再强调大自然的净化、名利心减淡的功效,但对大自然的描绘中并不能真正忘却对现实的关注,他的游迹遍及祖国各处之后,写下了“‘在关以外和关以内,何尝没有明媚的山川,现在都拱手让人拿去筑路开矿,来打我们中国了,叫我们小老百姓又有什么法子去拼命呢?……’的愤慨。读者从这些地方,难道不能感受到诗人在民族危机面前忧国忧民的急切情绪吗?……”祖国的锦绣山河满目疮痍,名胜古迹残破不堪,无人修缮保养。在南洋的《马六甲游记》,中国正处于抗日的风火中,由游旧圣保罗教堂想到了国内被强邻压境,弄得半壁江山,尽染上腥污,内心的忧愤使其不能很好的观赏异国的风光。《钓台春昼》中,看到的是钓台山上纵横芜杂的树木,山腰祠堂只露着写废恒残瓦


总之,郁达夫的一生中,既有传统传承下来的对家国的忧患意识,又经历理想现实碰撞化为泡沫的惨痛挫折,进而投身自然,追求归隐生活。他身上体现了一代文人于时代的动荡变革期间追求理想,实现抱负,解救民族人民于苦难危亡的生存理想。很好体现了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矛盾与融合。他的作品可以给我们较全面了解的那一代文人的精神历程。 参考文献

[1]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四卷[M].广州: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2] 郁达夫.郁达夫选集(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 郭文友.千秋饮恨——郁达夫年谱长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4] 曾华鹏,范伯群.郁达夫评传[M].天津:天津文艺出版社,1983.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 初等教育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bcd92f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