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以前的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首古诗

2022-08-01 07: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岁以前的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首古诗》,欢迎阅读!
一首,上册,古诗,语文,以前

12岁以前的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首古诗

第一首古诗是第一单元中《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蝉》。 《蝉》是唐代诗人虞XX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居所、姿态、习性、鸣叫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高洁,并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出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托物比兴,以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韵味含蓄深长,描写动静结合,细致入微。

作品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蝉儿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飞传。

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蝉的头部有两根触须,形状似官员系在颈下的帽带;古人认为蝉栖身高树,只喝清洁的露水,因而用“饮清露”象征人的品格高洁。其实蝉是靠吸食


植物的液汁生活的,哪里可能只喝露水?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鸣声。为什么说连续不断的蝉鸣声是从枝叶稀疏的梧桐中传出来的呢?这是因为梧桐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高贵而灵异的树,传说鸾凤一类的鸟非梧桐不栖,“王者任用贤良,则梧桐生于东厢”。诗人以蝉自比,则其鸣声也就不同凡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ebf2618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