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主要四大习俗

2022-10-10 22:5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端午节主要四大习俗》,欢迎阅读!
端午节,习俗,主要,四大

端午节主要四大习俗

一、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著大红无裆裤,偷西施之香囊月夜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欧阳询,钟馗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半身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则,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二、挂艾叶菖蒲榕枝

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落成典礼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茶树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工具主要是它依赖于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台湾民间也有在元宵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得身体意义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上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红花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人参。而石榴花和黄巢的人际关系,还


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朱温,所以就直接说因为反之亦然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不能兼顾的时候,索性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朱温听了大受感动,并且避震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吊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新晨范文网 三、赛龙舟

当时当时楚国人因不忍心贤臣屈原死去,于是划船有许多人赛艇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屈原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六月之。借划龙舟驱散横江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二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七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人则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三月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经费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之包米竹筒。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黄河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四、游百病

此种习俗,盛行于湖北地区的端午习俗。佩香囊:端午节孩童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4891a0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