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社会阶级分析方法的时代价值

2022-12-20 08:2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中国社会社会阶级分析方法的时代价值》,欢迎阅读!
社会,中国,阶级,价值,方法

在中国社会社会阶级分析方法的时代价值

摘要:近年来中国社会形势趋于紧张、社会冲突加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谐社会政策的提出就是这一社会形势在国家政治上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引入阶级分析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阶级分析;社会不平等;时代价值

1.前言

阶级分析一直围绕阶级对抗的两大主题:统治阶级的压迫和被统治阶级的反抗,阶级分析学说也因此而兼有社会学和革命哲学两种品格。在马克思和列宁那里,作为社会学与作为革命学说的阶级分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在列宁之后,两者渐行渐远。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作为革命学说的阶级分析逐渐成为定于一尊的、不可辩论的意识形态;而作为社会学的阶级分析越来越接近主流的经验社会学范式,可以操作化、可以测量、可以验证。在价值立场上,阶级分析学说总的来说是激进的,不过程度有所不同:作为革命家的阶级论者会明确宣扬自己的革命立场,特别是暴力革命立场,而作为社会学家的阶级论者一般只是对资本主义持批判态度,并没有发动革命的企图。在方法论方面,除赖特外,阶级分析范式主要是定性分析甚至哲学思辨,很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 2.国内学者对阶级分析采取矛盾态度的原因

2.1阶级分析的冲突论立场与绝大多数社会学家对当时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不合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社会学界有部分学者一边倒地弃阶级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形势的整体判断比较乐观,认为对抗性社会矛盾基本消失”——现在看来,这种判断是过于乐观了;次要原因是对两种范式的优势和局限认识不够准确,以为阶级分析只适用于两大对抗阶级已经定型的社会,甚至认为阶级分析只是意识形态,并据此认为当时的一些社会不平等现象只有用分层研究范式才能解释。现在刚刚露头的重返阶级分析的主张同样与社会形势的转变有关。在 1992 年市场经济被确立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以后,我国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社会不平等也在不断加深。特别是 1998年全面推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教育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卫生改革,不但全面涉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资源,而且改革规模大、步伐快、手段激烈,社会形势因此而骤然紧张。于是,社会学界关于社会形势的基本判断开始从乐观转向沉郁。这突出地表现在,断裂社会的观点引起广泛共鸣,关于集体行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冲突论立场的阶级分析重新引起兴趣,而功能论立场的分层研究开始受到批判,就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2.2“和谐政策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社会形势趋于紧张、社会冲突加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和谐社会政策的提出就是这一社会形势在国家政治上的反映。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引入阶级分析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要的。原因很简单,只有重新引入阶级分析,才能更好地揭示社会不平等结构和形成过程中的冲突性一面。以前在分层研究范式的主导下,研究者往往将社会不平等理解为分化差别,而不是冲突或冲突潜能。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问题的真相。近年来的形势越来越清楚地表明,这些所谓分化差别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演变为社会冲突,甚至大规模社会冲


突。尽管近来年分层研究越来越重视对分割、排斥、壁垒等问题的研究,但囿于其基本假设以及因此而来的解释力局限,它不可能对这些方面做全面和彻底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坚持分层研究的功能论立场,社会学研究将对中国社会冲突发展态势失去敏锐性和洞察力。当然,这并不是要用阶级分析去全面替代分层研究。正如前面反复论证的,阶级分析也有自己的局限和适用范围——于冲突论假设,它忽视社会一致和整合的一面。 3.重返阶级成为一个政治问题

对中国而言,重返阶级分析不仅是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之所以会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是由于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对阶级概念的极度扭曲,即使到现在,国内外还都存在一种顾虑,这就是担心以阶级斗争为纲否会在某个时候死灰复燃,卷土重来(郑杭生,20027)。应该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阶级分析传统的发展历史已经表明,固然有一些阶级论者集社会学家和革命家两种角色于一身,但两种角色是完全可以分开的;阶级分析固然曾经是一种革命哲学,但也是一种社会学视角。因此,运用阶级分析视角进行科学研究并不等于准备闹革命,相反,它可以防止闹革命。更何况,中国同样存在闹革命的风险:中国要解决十亿人的贫困问题,十亿人的发展问题。如果搞资本主义,可能有少数人富裕起来,但大量的人会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国就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邓小平,1993229)。要避免发生闹革命的问题不是掩耳盗铃就能实现的。不做阶级分析并不等于阶级就不存在,并不等于阶级就不可能形成。因此,阶级分析可以而且应该作为一种科学研究范式被重新引入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 4.结语

阶级分析方法是功能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社会不平等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市场性的资源配置过程;而阶层分析方法是冲突论的,认为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社会不平等的形成本质上是一个对抗性的权力强制过程。两种范式在研究主题、价值立场和方法论上的差别都只是这一基本假设的派生物。本文认为,基于两种分析范式的解释逻辑及其内在解释力,确实有必要在中国社会不平等研究中重新引入阶级分析,因为其冲突论立场比分层研究的功能论立场更贴近当前中国社会冲突日趋严峻的形势,更符合当前中国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995a,《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马克思,1995b,《马克思致约魏德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1995,《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4]雷蒙阿隆,2003,《阶级斗争:工业社会新讲》,周以光译,南京:译林出版.

[5]安东尼奥葛兰西,2000,《狱中札记》,曹雷雨、姜丽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仇立平、顾辉,2007,《社会结构与阶级的生产:结构紧张与分层研究的阶级转向》,《社会》第2.

作者简介:刘俊华(1990.01-),女,山东省潍坊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马


克思主义学院,硕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4cfa51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