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2022-03-26 09:4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欢迎阅读!
低年级,识字,困惑,思考,教学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

一、 面对那么多的生字到底该怎么教学才能不成为学生的负担?

新教材的特点是识字量大,要求学生多认少写。对于刚刚接触祖国汉字的7.8岁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懂得构字的方法,更加不懂得字型跟字意结合起来记忆。只能靠着大概的印象或者是一定的语言环境猜猜看。在学生没有任何有关于汉字基本部件积累的情况下平均每天要识记10——14个汉字该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啊。尽管老师在课堂上想了许许多多的方法,诸如:猜字谜,做游戏,结合事物记忆、生活中识字、反复在课堂中出现要学的生字等等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对于部分好记忆能力好的,家庭比较重视辅导巩固的学生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弱的,记忆能力也不是很好的,家庭又不是太重视辅导配合的学生来说,每天要认识那么多的生字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一直在思考到底该怎么教学生字才能使大量的识字不成为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生的负担?

二、 如何处理识字课上一双双高高举起的小手? [片段五:《菜园里》生字教学]

师: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萝”字? 1:草字头加个个四再加半个多就是萝卜的萝。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的,不错。

2:老师它是一个形声字,草字头表示意思,萝卜的叶子跟草差不多的,下面的罗表示它的读音。

师:你能知道这是个形声字真是太了不起了!

3:老师我是用组词语的方法来记忆的,萝卜、菠萝„„ 4:老师我在超市买萝卜干是看到过这个字,我认识它。

师:(还有许许多多高高举起的小手,他们也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看看时间,就这一个字,学生足足说了5.6分钟。下面的字呢?怎么办?)我只能草草地说,小朋友识字的方法还真多,想说的下课来跟老师交流怎么样?现在我们来看看别的生字怎么记。

困惑与思考:

看看学生学习生字的劲头吧不能说不高吧,一下子就能够说出那么多来,还有那么多的小手举着却没有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可是细细想起来,在那么多的记忆方法到底哪种是最适合的呢?哪种是最有利于学生记忆的呢?不用说,用形声字记忆对于这个字的识记是最好的。可是面对那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面对那么多双渴望发言的双眼,老


师又能偏爱哪只手呢?

新教材的识字量大,每课书要求认识的都有10——14个,课堂上如果就走马观花地一带而过的话,那么学生无疑是掌握不了的,如果像上面那样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的话,那么所花费的时间肯定是很大的,尤其是一到学生识记生字方法反馈的时候,大家都想说,有时候还真是一发不可收拾!如何处理好识字课上,充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识字方法同时又不很紧凑地安排时间成了我的一大困惑。

三、关于“识字教学识字方法多样化”的几点忧虑。 1 如何在学生识字多样化的基础上,追求识字的巩固率?

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识字的多样话。”学生在每堂识字课上,许多生字都能对同一个字找出两三种识记的方法,有的同学还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出更多的办法记忆。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学生真正掌握了吗?对于他们选择的识记的方法真正理解了吗?方法很多,可能流于形式,我任教的班级有近50人,课堂上参加识字方法介绍的每节课都不少于20人,让我了解到了这部分学生的学情,剩下的近30人他们真正的情况如何?不能被部分学生尤其是发言特别踊跃的几个学生所迷惑,要追求识字方法的最优话和识字的最后效果——巩固率。

2 如何处理识字方法多样化带来的大量信息交流?

每节识字课上学生的发言都非常积极,老师只好多次面对学生高举的双手宣布暂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记忆方法,他们也都想表现一下自己,如此一来,信息交流量大大增加,课堂上必须保证宽泛、畅通的渠道。这里不仅要有师生的交流,还要有生生的交流,可以采用小组的合作学习形式多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但是,一年级的小孩子学习习惯尤其是“倾听”的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很多时候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老师也很难处理开放与落实的关系,放的过多,有效的组织无力,学生说的机会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少了。课时目标完不成也成了时常出现的困难了。

3 如何把握生字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和方法的最优化的“度”?

在《菜园里》一课的生字教学中,“萝”的识记方法多样化和识记方法最优化的关系如何把握一直是捆扰语文老师的问题。如果注意了识记方法的多样化,那么可能就淡化了记忆方法的最优化,这样可能对于部分优秀学生来说,可能问题不大,对于那些理解、记忆力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可就有困难了。如果强调了记忆方法的最优化,那么又会感觉课堂上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不顺应现在的时代潮流。所以课堂上如何


把握好方法多样化和方法最优化的“度”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结束语:

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科学理念,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会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新课程的实施又让我们发现了新理念与教学现状之间的距离,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完全被我们内化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路慢慢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句话说得好,“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在新一轮的课改东风中,只要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再实践,那么我们一定能与新课程同行,与新课程共生的。

在大力提倡“探究式”的同时,是否完全排斥“接受式”呢? [片段:“藏”字的学习反馈] „„

师:“藏”字笔画特别多,也很难记,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四人学习小组马上开始了讨论学习。)

„„

1:老师我我们组是用组词的方法来记的,躲藏、捉迷藏、收藏 2:老师我们认识,西藏的“藏”字,它是个多音字,也读cáng 3:我们是多读几边就记住它了

思考:藏字是一个笔画很多很难记的一个字,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看上去是动了很多脑筋,也用了很多的方法去记忆这个字,但是如果细细地去琢磨一下,学生最后到底有没有掌握这个字,可能回答是要打折扣的。对这样的,笔画较多的字,是不是还应该采用的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一下字型,再以书空的形式来记忆,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如今,新课程倡导的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的“探究式”学习方法越来越为老师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也不例外,一出示生字之后就让学生三、四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但是对于部分组字没有明显规律的、光靠组词又难一记住的字。作为学习方式之一的“接受式”学习,是不也该成为一种主要的方法,在这些字上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f8b148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