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典学案

2023-02-26 17: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典学案》,欢迎阅读!
社会生活,初中,变化,经典,历史

初中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经典学案

【课标要求】

1)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两次工业革命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火车、轮船、电报、电话以及照相、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的出现,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概况

认识近代工业文明的传入,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顺应人类历史潮流的变化,是历史的进步;同时也使中华民族付出了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重代价

火车轮船的传入,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掠夺

我国的科技发明在古代领先于世界,到了近代却落

讨论探索

后于西方,主要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制约和农业文明模式的局限性

工业文明的传入,在改造中国社会物质文明的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意识 观点

时,也改造着中国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习俗,这个历史趋势说明了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着、进步着的 ,我们必须自觉地与时俱进

辛亥革命对中国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代表着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功不可没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难点: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1、近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两种交通工具 ,通讯工具 2、近代以来,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31872年,在上海创办 ,从此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

信息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利弊


传媒工具。

41897年,在上海创办 ,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民国以来, 等社会习俗有了重大变化。 (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

1、火车、轮船是谁发明的,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中国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立了古代灿烂的文明,但到近代为什么落后了?

3、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1、当今社会,妇女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有人说:妇女已得到和男人一样的权力。你认为哪些方面体现了男女平等,哪些还没体现?

(四)知识建构(总结归纳)

1、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有线电报。

2、文化生活变迁: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 3、社会习俗变化: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五)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中国近代最早采用的新式交通工具是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2. 下列史实与上海无关的是

A.1914年开始通行无轨列车 C.创办《申报》 3. 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C.译书局



B.中华书局 D.同文馆







B.我国第一 部无声电影拍摄 D.创办商务印书馆

4. 一名报童在街上叫卖:快来看啦,今天的报纸,先生,买一张吧。与这件事相对应的时间最恰当的是

A.1872 材料题

B.1897





C.1905



D.19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072153f7d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