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2022-07-14 04:33: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欢迎阅读!
心肌梗死,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随着介入、溶栓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预后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度过急性期之后病死率、复发率仍较高。MI的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心梗再发、心梗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进行干预。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应用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减少梗死后并发症及猝死的发生率, 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1心梗后二级预防主要内容

1.1预防再梗再发性心肌梗死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重要心脏事件之一。一般认为高龄、男性、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是MI和再发性MI的重要危险因素。



1.2心梗后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AMI幸存的人群中50% 以上可发生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是:①心肌缺血导致电生理发生改变;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多产生室性心律失常);③心衰和心室重构(多产生房性心律失常)



1.3心梗后心衰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其收缩性及顺应性均降低,使心排量和射血分数减低,从而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均增大、心肌缺血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影响MI后心功能不全因素:①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后临床过;②梗死面积、心肌梗死时LVED LVEF、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及是否行PTCA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也是AMI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1.4心肌缺血主要防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梗死后心绞痛(Post Infarction Angina,PIA)AMI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AMI常见并发症,根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30%可能与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残存严重狭窄,侧支循环不充分或是与梗死无关的其他冠状动脉也有严重狭窄病变,引起远离梗死部位的心肌缺血有关。因而PIA易使MI延展或近期出现再次心肌梗死,严重影响病人预后。与PIA相关因素为: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梗死 、心功能不全、快速心律失常、梗死时有对应导联ST-T改变,同时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17c4ab3186bceb18e8bb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