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的四种有效方法

2022-07-01 10:21: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激励学生的四种有效方法 》,欢迎阅读!
激励,有效,方法,学生

激励学生的四种有效方法

作者:王盛军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



甘肃民勤县教育(733300) 王盛军

班主任工作复杂而繁琐,要做好确实不易,具体做法和措施也多种多样,笔者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恰如其分地激励学生确实是其中有效的方法之一。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体会,谈谈激励学生的四种有效方法。

一、树立榜样

首先,让学生读名人传记,确定一个自己敬佩的名人榜样,找出其中令自己敬佩的地方,写成文章,并在班上交流。学生无不为那些优秀人物所表现的品质感叹不已,教师便趁热打铁,激励学生向名人学习,用实际行动书写自己人生的华美篇章。尽管名人激励并不都立竿见影,但笔者相信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位学生,使他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其次,树立身边的榜样。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笔者就从多方面细致观察每一个学生,用榜样的条件分别去物色对象,树立好几类榜样。比如劳动积极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讲文明懂礼貌的、热心助人的。一经看准,笔者就把这些榜样树立起来,让学生学身边的榜样,向榜样看齐。这样,全班学生就有了多方面比、学、赶、超的目标。

二、及时肯定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如果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吹毛求疵会使其丧失信心。相反,发自内心地、及时充分地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会在其心里掀起波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学伊始,笔者对新班的憧憬中多了一份忧虑,这个班中有个学生初中时抽烟上瘾,学习习惯差。在一次劳动中,该生干活卖力,承担脏活累活。笔者表扬了他,说他思想好、素质高。而且这位学生的电脑操作成绩好,动手能力非常强,笔者对此也当众作了充分肯定。慢慢地,该生各方面都有进步,同学们说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又如,像学生平时随手关窗、关灯,帮助生病同学买饭菜这样的小事,笔者也及时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号召大家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做生活的有心人。从此,班上的学生争做细心人,好人好事也不断涌现。

三、学会宽容

“严是爱,松是害”是许多班主任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应该肯定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是必要而有效的教育手段,但过分严厉,使学生摄于“高压”下而屈服,实际是口服心不服,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殊不知在很多时候,宽容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化,会收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宽容是一种信任和激励。三国时曹操与袁绍进行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从袁绍手中缴获一批书信,这是曹操属下私通敌人的证据,可曹操非但没有治罪,而且连看也不看就把这些书信毁了,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度,“入非圣贤,孰能无过”。塞缪尔·斯迈尔德说:“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不如说是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处理是否妥当至关重要。期末考试中,笔者班一女生被查出舞弊。而她平时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也相当不错,只是对这次数学考试没有把握。她已知其错,检讨着,战战兢兢的。笔者十分


生气,冷静下来后却没有呵斥她,而是语重心长地和她交谈,劝慰她放下包袱,用行动证明自己,走好今后的每一步。她也慢慢平静了下来,感到老师是真心为她好,就更加自惭和自责了。后来,她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学校的处罚。而今,她已在高等院校深造,在她对自己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中,笔者体味着做一名教师的欣慰与自豪。

四、给予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曾在小学1-6年级随机抽取20%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了“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老师宣布:“这些学生有很大的学习潜力。”预示他们可能会有比其他学生更好的成绩。八个月后,老师获得如期的结果,一年后,再次测试,这些学生的成绩仍在提高。这就是学术界的期望效应。

积极的期望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班主任瞄准时机对学生适度的期望表达,是启动学生表现自我、发挥潜能、追求的强劲动力。笔者在班级日常工作中,有计划地实施期望效应。如在学期开学初或学校搞大型活动、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时,都要按具体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积极期望。两年下来,这批成绩平平、中考落榜的职高学生有了令人惊喜的进步:参加市统考的专业课会计成绩名列前茅,合格率100%,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班中有市级优秀班干部,班级评上市级先进班集体;在文体和各类竞赛中也有不俗的表现,有多人次在市级或县级的知识竞赛、作文、长跑比赛中获奖……看到身边的同学和自己取得的成绩,大家更加有信心了。

学生能以情感和行为不断接受班主任的期望信息,并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身需要,不断鞭策自己,努力使期望目标实现。

总之,只要教师方法得当,用得恰到好处,激励教育定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学习的榜样、前进的方向,有了教师的肯定、善意的宽容,有了尊重和信任、满怀的期望,学生定会更加自律自强,充分挖掘内在潜力,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责任编辑 黄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5bd415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