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挑山工》教案

2023-02-13 15:0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公开课《挑山工》教案》,欢迎阅读!
挑山工,开课,教案





《挑山工》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五册第二组第5 二、设计思路

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比较特殊,因此,在经过反复研读教材,深刻体悟语言文字 背后的温度、重度和厚度,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后,我决定对教材进行合理剪裁, 胆取舍,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使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习挑山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哲理.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挑山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与话中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准备

折尺、挑山工视频片段、阅读卡片 六、教学流程

()结尾导入、设置疑问

1、利用谈话导入,展示一幅画,让学生仔细观察从这幅画中得到了那些信息?并总结出挑山工的定义.

2、告诉学生这幅画就是作家冯骥才从泰山回来画的一幅画。引导学生用心读最后一段。

3、利用多媒体出示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 要它。”引导学生提出:作者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呢?设置疑问,预留悬念,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板书:三:7)归来作画


(二)求疑阅读,探究文章

1、自读文章第一段,思考:挑山工登山路线? (折尺形路线) 2、提问:什么是折尺形路线?

指名读并观看一段挑山工视频片段,选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挑山工走的路线。 3、追问: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好处:会使扁担前面的东西不碰到石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 缺点:会使路程加长,这样登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明白)

4、引导学生说一说文中一个奇怪的现象: 挑山工走的路程远,速度慢,反而领先于游人。 板书: :(12)走折尺形路线,但却常常领先。 (三) 再次探究,理解课文 1、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思考:作者与同一位挑山工有几次见面? 在哪里见的? 看见挑山工正在干什么?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回答。

2、通过合作填写表格引出作者的不解之谜. (四)合作探究,抓住重点

1、教师带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分析挑山工的理儿。 2、引导学生理解你们与我们的走法

你们(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 我们(挑山工):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地往前走。

3、分析作者听完挑山工的话后的反应,让学生再次朗读挑山工说的话并与学生合作探讨挑山工话中蕴含的哲理。

4、教师总结

哲理: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板书:二(3456)山中相遇,交谈解谜。 () 重现问题,领悟哲理

1、指导学生再次提出问题:作者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2、学生领悟到作者需要的是挑山工这种向着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并写在阅读卡片上。



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9712de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