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次贷危机

2022-04-12 21:2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次贷危机》,欢迎阅读!
视域,危机,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次贷危机

摘要:2007年爆发延续至今的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本文主要从社会学风险社会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次贷危机。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某些局部的或是突发的事件可能导致或引发的社会灾难,具有普遍性和全球性、难以认知性和可建构性、破坏性和扩散性特点,而次贷危机也具有不可预知性等特性。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中国也是全球风险社会中的一员,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增强了当代人的风险意识,积极寻求风险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同时要辩证的看待风险和次贷危机。

关键词:风险社会;次贷危机;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F015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4-08

1986年,德国著名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在其德文版的《风险社会:迈向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中首次使用风险社会”(risk society)的概念,用来描述当今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从社会学层面反思、批判现代性出现以来风险因素日益突出的社会现象。在随后的《世界风险社会》、《反思现代化》等著作中提出和完善了风险社会理论。但真正使风险社会理论为人知晓,并成为学者研究热点和焦点的是,伴随着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爆发了诸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英国疯牛病事件、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9.11”恐怖主义袭击、非典、雪灾,以及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地区性甚至世界性危机事件。这些事件既为风险社会理论提供了佐证,证明了该理论的前瞻性,同时也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研究兴趣。而从2007年爆发延续至今的次贷危机更是为这一理论提供了明显的例证。

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2007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 一、风险社会及其特点

贝克在1986年使用了风险一词的新涵义。他认为,风险是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或者换句话说:在自然和传统失去他们的无限效力并依赖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措施战胜种种(发展带来的)副作用。简单来说,风险指的是处理因现代化本身所引起的危机(hazards)与不安全(insecurities)的一套系统方法。可以说,现代风险是对现代化的一种反身性(reflexive)认识,主要是由科技文明与人为因素衍生而来。 ()什么是风险社会

贝克指出,风险社会是指由于某些局部的或是突发的事件可能导致或引发的社会灾难。简言之,风险社会概念表示的是现代化的一个新阶段,现代性的一个新形态。之所以名之以风险社会,是因为现代化发展到今天,贫困问题通过技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通过法律和福利国家的保护和规范,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超越于其他一切问题之上的首要问题的迫性,与此同时,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指数式增使危险和潜在威胁的释放达到了一个我们前所未的程度,即便人类的想象力也为之不知所措。20世纪中期以来,工业社会的社会机制已经面临着历史上一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即一项决策可会毁灭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行星上的所有命。仅仅这一点就可以表明,当今时代已经与我人类历史上所经历的各个时代有着根本的区别。

()风险社会的特点

1.普遍性和全球性。现代科技所产生的风险,其影响常常不只局限于一国或某一地区,而是全球均受到影响,如:从20世纪开始,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超量排放,导致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引起全球的温室效应,使该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议题。以往,风险主要是指


个人风险,并且这种风险蕴含着勇敢和冒险的意思;目前,风险构成了全球性威胁,并催生世界风险社会

2.难以认知性和可建构性。风险社会是一种处于过度状态下的现代性,最终是现代性处于风险中,并且它的关键问题不仅仅只是风险,而是贝克所讲的未确定的风险,也就是说风险已经超过了可预计的控制,它的传播跨过了可界定的地缘政治的边界和专业知识范围。事实引发风险的确定性是与它的可预知的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的。不可计算性导致对风险的判断很大程度上无法取决于直接感知,因此在风险问题上是意识决定存在,即风险是可以被建构的。由于科学理性素来把意识排除在外,因而对专家系统的信任是有风险的。总之,在风险社会中,任何人都不是专家,也可以任何人都是专家,使得专家与普通公众在风险认知方面存在着明显分歧。

3.破坏性和扩散性。由于现代某些科技领域先天即存在有无法避免的风险,甚至具有高度的浩劫潜在性,它们是人类知觉系统感觉不到的,风险的严重程度超出了预警检测和事后处理的能力。像核子辐射线虽然脱离了人类的感知能力,但一样能毒害或污染空气、水和食物,并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造成无法弥补的短期或长期危害。扩散性系指风险在跨领域、跨部门间相互传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今社会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据此社会行为诸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联性日益增强,其中包括风险的相互传染。贝克正确地指出,世界风险社会不仅包含有经济风险,而且这些风险还会转化为社会风险、政治风险 二、从风险社会理论的角度看次贷危机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由于福利国家在减轻经济短缺上取得成功,社会阶级和财富积累再也不能从当社会分层的标志。相反,社会分化越来越应该应用技术风险的分配来衡量。这些威胁与以前时期所存在的威胁有根本的不同,理由有三:第一,它们是人类感觉所无法感知的;第二,它们可以影响还几代人;第三,它们超出了当前的灾害补偿机制的能力。对应次贷危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特点: ()次贷危机的不可预知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中,把在预期之外爆发、具有极端破坏冲击力和事后可预测性的事件称之为黑天鹅事件,它显示出人类知识的局限性和脆弱性。战争、恐怖袭击以及地震海啸等都是潜伏在我们身边的黑天鹅,不幸的是,正是这些无法准确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主宰着历史的进程。

金融危机也是不可预知的黑天鹅吗?至少现在看来是的,因为自从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每次金融危机发生时政府和投资者都痛定思痛,自以为找到了症结所在,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爆发或许证明了人们并没有那种能力,当然主要是指那些自以为是的金融家们。 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经历过一次房地产崩盘,并导致了数千家储蓄贷款银行破产,当时美国财政部也承担了5000多亿美元的救援资金,但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创造者们显然高估了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正是他们再一次让美国房地产市场岌岌可危。 ()次贷危机的影响深远

次贷危机的直接影响主要有: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所有这些影响会长期得以显现,如6个月到3年的时间,甚至是几代的人,中国投资者也会受其影响。事实上,任何一个跟不上这一趋势的机构投资者,都有可能因美元市场的异常走向而面临极高的亏损风险。

()次贷危机的不可补偿

一些经济学家和银行业的专家认为,次贷危机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自20世纪80年代的储蓄和贷款灾难以来冲击这个行业的最大的危机。那次灾难给银行业造成了5千亿美元的损失。那么这场次贷危机多大程度上会连累传统的抵押贷款市场和信贷行业的其他部分。2007年房价跌了6%2008年还要跌15%2009年预期跌10%2010年跌5%。失业率在12月份达到了两年来最高的5%。到2008年年底将达到5.8%2009年将达到6%。这种情况发生时,困境将会延伸到一级抵押贷款市场、房产抵押贷款市场和信用卡业务,并使得它成为自20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消费衰退。这么严重的后果和损失,需要各个国家经过几年甚至几


十年才能使经济得到恢复,即使经济得到恢复了,政治,文化,法律,社会各个方面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次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计算和弥补的。 三、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利,也有弊。所以我们要客观的看待次贷危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并采取一息类防范及解决措施。

()风险无处不在,中国也是全球风险社会中的一员

风险社会理论为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反思常态社会的理论视角。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风险类型共时态存在,出现所谓风险共生现象,要加强对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和认识,以便借鉴风险管理的多元化策略,科学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此次次贷危机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世界上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更要意识到到一点。 ()辩证的看待风险和次贷危机

风险社会理论打破了注重科技与工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的传统思想意识,培养了人们的反思和自省意识,使人们意识到科学必须理性地发展。同时,风险社会理论也提醒人们应该辨证地我们所置身的风险社会,一方面风险即意味着可能的消极后果,另一方面风险本身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样的,次贷危机也是如此。次贷危机中风险的承担者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次贷的证券化分布以及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中最担心的不确定性通过次贷危机集中体现出来。也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造成了次贷损失的难以计量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但是次贷危机也让人们认识到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会促使世界上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去应对它,减少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次贷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和增强了当代人的风险意识,积极寻求风险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风险社会理论提示我们,人类社会的风险与危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未雨绸缪;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中国政府为减少次贷带来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扩大政府投资,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减免税收等)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口产业结构,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懈促进节能减排。 人们日益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文化科技的繁荣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系统的治理手段。尽管我们不能从整体上消除所有社会风险,如次贷危机,而风险一旦被反思和监控,就有了规避、利用、减小的可能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风险,我们可以发现风险本质上是社会或是集体的,而非个人的,因此必须以社会结构的分析作为基础,才可以掌握到风险的特性及其变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防范风险的自觉性,最终形成一种开放沟通的、反身性的风险理性。 参考文献:

[1] 乌尔里希?贝克.自由与资本主义[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 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 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M].吴英姿,孙淑梅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风险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 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1999,(1). [6] 何小勇.风险社会视域下的科技理性批判[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1).

[7] 张恩明.风险社会理论相关研究文献概述[J].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求,2008,(1). [8] 蔡从燕.风险社会与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解构与重构[J].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2008,(1).

[9]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 [10] 何谓次贷危机[J].青海金融,2008,(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1d86ef4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