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榆林

2023-04-06 03:02: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的家乡——榆林》,欢迎阅读!
榆林,我的家

我的家乡——榆林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南接本省延安市。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400多公里,古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地貌大体以长城为界,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平均海拔10001500米。境内主要河流有无定河、秃尾河、窟野河、佳芦河。北部沙区有200多个内陆湖泊,最大的红碱淖湖面积67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湖泊。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

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12个县区,222个乡镇,5676个行政村。市政府所在地榆林城为国务院1986年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总人口333.7万,其中农业人口287.6万,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榆林历史沿革历史悠久,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东晋时匈奴人赫连勃勃在西部(今靖边县北部)统万城建都,称大夏国。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清朝设榆林府,民国设榆林道。建国后,榆林为地区建制,先后设有专员公署.行政公署,20007改为地级市。历史上,榆林地处边关要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朝扶苏、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曾镇守于此。

榆林城雅称榆阳,别号驼城。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初名榆林庄,成化九年间,延绥镇巡抚余子俊将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卫以后,后经 “三拓榆林城”,形成“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建筑格局,城内老街两侧修建了大量的四合院,因此榆林也被誉为“小北京”。榆林城至今已历600余年沧桑,虽屡遭兵火,迭经风雨侵蚀,但大部完好,不失为塞上明珠。20世纪70年代以后,榆林城不断向四周拓展,逐步形成了南郊工业区、东沙新城区、西沙新城区和北郊红山新城区。古城区仅.2平方公里,现榆林新城区已发展到约28平方公里,人口由10万发展到30万。

榆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米脂婆姨绥德汉,就是对榆林人的赞美之词。榆林人民勤劳、俭朴、诚实、厚道、热情、好客、重义守信、坚忍不拔,敢于斗争。榆林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人文毓秀,英才辈出。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命运与自己的荣辱息息相关,无论古代史上还是近现代史上涌现出的杰出人物,都是中华民族的精英。貂禅、杨继业、韩世忠、李自成、张献忠、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铭、


张季鸾、高岗、刘澜涛、马文瑞、、张达志、柳青、路遥、胡星元、张维迎、牛玉琴等是他们中的代表。

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征。当时,北人民在欠收、生活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仍响亮的提出:"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一切为着战争的胜利"等口号,全力支援前线,谱写了兄弟争先、父母送子、妻子送丈夫参军的壮丽赞歌。佳县民歌手李有源情不自禁地高唱《东方红》,唱出陕北人民热爱领袖毛泽东、热爱党中央的真挚感情。

榆林资源禀赋 矿产资源优势突出,资源组合配置好,国内罕见,举世少有,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煤炭预计储量2714亿吨,探明1460亿吨,属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1%、特低磷(0.006-0.035%、中高发热量(28.470-34.330mj/kg)的优质环保力煤和化工用煤,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4.1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7474亿立方米 ,是迄今我过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气源中心主储区在我市靖边、横山两县,气田储量丰度为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有机硫级微,在燃烧中不产生灰渣和有毒气体,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小。石油预测储量6亿吨,探明储量3亿吨。湖盐预测储量6000万吨,探明储量3292万吨。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岩盐总量的26%,探明储量8854亿吨。此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高岭土、铝土矿、石灰岩、石英沙等资源。市内自产水资源总量30.92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7.81亿立方米。榆林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 科威特 1998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榆视察工作,尤其是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来榆视察工作,标志着榆林的开发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截止目前,国家和地方已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亿元,形成4000万吨原煤、40亿立方米天然气、250万吨原油、20万吨甲醇的生产能力和近6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初步形成以煤炭、油气、电力、化工、建材、轻纺为主的工业体系,能源化工基地初具规模。目前,榆林已成为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的重要源头。

榆林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使榆林荟萃了众多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以及李自成行宫,秦始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墓等。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昂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及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厚浑朴的生活底蕴,风靡海内外。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地区。进入 九五 以来,国家把榆林列为防沙治沙重点地区, 12个县区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工程、 三北 防护林四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榆林人民几十年坚持 南治土、北治沙 ,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5%;年减少入黄泥沙2.4亿吨,比五十年代减少45.2%;全市林草覆盖率达到30%,林木保存面积162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2bb7d8183d049649b6658a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