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

2022-12-06 09:2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欢迎阅读!
流派,浅析,西方,哲学,现代





线



线



-----------------

----------------





学院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 《西方教育家评传》课程论文

课程号:2790310

任课教师 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

论文题目:(可指定题目,也可说明题目范围。)

题目范围:选择自己有研究兴趣的西方教育家、教育流派或教育 改革大事件,自拟题目。

论文要求:(对论文题目、内容、行文、字数等作出判分规定。) 1. 论文题目适当,文题相符,字数 3000字以上; 2. 内容丰富,逻辑清楚,论证充分,没有错别字; 3.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4. 符合论文规范,包括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教师评语:

教师签字:



正文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

摘要:本文详述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现

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思想。继而从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所定义的师生关系入手, 探究其中的异同。由前文的铺垫得出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 提出建议,建立新型 的师生关系。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林立,但从其教育思想来看,主要是“现代教育”与 “传 教育”两种教育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进步主义教育和要素主义教育可以作为主要 代表;又因为与现代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有关,存在主义与分析哲学又可 以作为主要代表。

关键词:发展历程 师生关系 思考 建议 一、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 教育运动

19世纪末,在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以改造传统教育为标榜、以建立新型学校为宗 旨的“新教育运动”。他们的教育改革,成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⑴。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教育运动传到了美国,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 了在美国有广泛影响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教育”派。

进步主义教育,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验, 以儿童活动 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从 做中学等口号,使教育工作适应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⑵。但由于其自身的缺 陷,内部的分化,再加上其他流派的攻击,到 20世纪30年代渐渐由盛转衰。 新传统教育

即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它们极力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儿童中心主义,由于 忽视系统文化知识教学,降低教师作用等,因而造成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严 重下降的后果。

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施,终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和政 治的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而且由于教材内容脱离实 际,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因而不但没有提高教育质量,反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在这种情况下,实用主义教育又有些回升。 改造主义

自称是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一个分支的改造主义教育流派迅速发展起来。 在教 育目的上,与实用主义的不同点是把“社会改造”突出的提了出来,把解决 “社会危 机”、“文化危机”和“世界危机”作为教育的任务,实际上是提倡阶级调和。 存在主义

与改造主义教育同时,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也在兴起和发展, 它们代表了现代西 哲学中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也是西方现代教育哲学中的两个主要流派。

存在主义以研究“人的哲学”为标榜,强调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存在。它反对

1


从社会关系去看人的本质,因而“存在先于本质”。它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 去做“自我发现”,发展人的个性和自由,把教育计划、组织等都看作是人为的限制, 是要不得的东西;这些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在教育上的 表现。 分析哲学

分析哲学打出科学哲学的旗帜,否认哲学思想体系,强调对概念和命题作语言的 和逻辑的科学分析。在他们看来,现实中和理论中的矛盾,是来自概念的混淆和模糊 不清,因而哲学任务就在于“清思”。

二、对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归类

教育思想上经常反映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两种不同的主张;在哲学 思想上则反映出经验论和唯理论或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的分歧。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有的划分在教育流派之中,有的划分在哲学流派之中。如进 步主义、改造主义、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即属于教育流派;存在主义、分析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即属于哲学[3]

从其哲学基础来说,进步主义和改造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实用主义, 要素主义和永 恒主义哲学基础,有的属于新实在论或理性主义,在永恒主义中还包括新托马斯主 义在内。至于存在主义和分析哲学则是现代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集中体 现。

三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启示

(一)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 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智能的培养,以及促进其 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都将具有极大的裨益。

20世纪是西方世界社会政治经济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年代。伴随着这些变 化,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文化 状况也都发生着一些程度不同的改变,从而教育领域也 同样面临着许多严峻而重大的课题有待解决。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许许多多的教 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以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等,先后从其各自不同的立场 观点出发,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答案, 从而形成了众 多的教育哲学派别。

1)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首先向“传统教育” 概念挑

战。他把德国教育 赫尔巴特继承和发展的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称为“传 教育”,而把自己在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 一整套教育主张称为“新教 育”、“进步教育”或“现代教育”。

在师生关系的看法上,杜威反对以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为标志的所谓 “传统教 育”,

反对以教师为中心,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他提出了“儿童中心论”,要求把一 切措施围绕儿童转动,力图削弱传统教育中教师所具有的那种专断性的主导作用, 张把教育的中心由教师转到儿童。他主张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 场上,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教师要以一个成员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之中,“教

师与学生两方面 愈不觉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那么所得的结果愈好。”⑷这样,教师 在教学中就不再是主导作用,而是起一种从旁协助学生活 动的助手作用了。总之,



“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 [5]杜威反对教师忽视儿童的实际,强加给儿 童的要

求。他指出:“如果家长或教师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正 式目标,这和农民不顾环境情况提出一个农事理 想,同样荒谬可笑。”所以,教师 应该与其作为一个有权威的人物不如作为一个指导者或顾问来行动, 而教师的职责不 是依靠权威来指挥而是提供建议,因为应该由儿童的兴趣决定他们自己的东西。 儿童 们一起计划他们自己的发展,教师只是学习的向导。只有当儿童的学习活动出现困难 时,教师才去帮助他们。教师 不指挥活动的进行,而是和学生一起工作,以达到彼 此同意的目的。 2 新传统教育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在西方教育史上,通常把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看作传统教 育派,而“新传统教育派” 是指在反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进程中,先后 出现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 ”等几个教育哲学派别。他们 既吸收了赫尔巴特“传教育”的一些经验,又吸收了实用主义教育的某些合理 张。自50年代起对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要素主义者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素主义把教师置于教育宇宙的中心。 这位教师必须受过普通教育,有关于学习这一领域的广博知识, 对儿童心理学和学习 过程有深刻的了解,有向年青一代传授事实和理想的能力,了解教育的历史一一哲学 基础,并且对他的工作有严肃的献身精神。”⑹作为“新传统教育”派一支生力军的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也主张教师应严格管理学生,促使学生下苦功学习 3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作为50年代以后,直接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理论中新产生出来的存在主义教育 哲学派,他们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 它是一 种个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相互人格的尊重,是两个自由的个性之间的相互信任。 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应该是“我”和“你”,而不能是“我”和“物”,即教师要把自己 的学生完全当成一个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要尊重他的独特而完整的个性,而不 能把他当成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

存在主义者十分重视教师的作用,但是不同意把教师看作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一个解决

问题的顾问,或者是一个人格的表率。在他们看来,教师是一个帮助学生走 向自我实现的人。他促使学生进步,帮助未成熟的学生寻求获取知识的方法, 督促学 生对所谈、所听到的每一种知识提出问题加以思考,并从中找到影响个人发展的有意 义的答案。总之,教师是促进学生获得自由、自我完成的人。他的任务是:在学生向 着发挥个人才能前进的旅程中帮助每一个作为一个人的学生。

4 人本主义教育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以德国教育家波尔诺夫、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和马斯洛等为代表的, 形成于本

世纪5060年代的人本主义教育哲学流派,他们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角度出发, 源于当时西方盛行的存在主义和“教育人说”思潮的影响,十分强调人的潜能和价值。 因此,包括师生关系在内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自始至终都是围绕着对人们的认识和理 解而展开的。 5 “合作教育学”流派对师生关系的论述

合作教育学的倡导者们十分强调在教育上要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主张发挥 人的潜

能。使学生没有强制地学习,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对待学 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等是合作教育 的核心。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1f2f28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