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已亥杂诗)

2022-12-22 09:1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2古诗三首(已亥杂诗)》,欢迎阅读!
古诗

课题 12、古诗三首(已亥杂诗)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流程

个人增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

1、解题

《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二、组织初读

1、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学懂生字新词。 2、读通古诗,读出节奏,读好停顿。 3、指名朗读,纠正错读,读出情感。 4、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句意思。

三、理解诗句

①②句: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③④两句: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四、理解赏析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 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 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五、体会写法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六、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12、古诗三首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万马齐喑——————九州生气 不拘一格 变革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748ab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