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画家对一个诗人的狂热崇拜

2022-11-21 03:1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个画家对一个诗人的狂热崇拜》,欢迎阅读!
一个,画家,狂热,诗人,崇拜

一个画家对一个诗人的狂热崇拜

打开文本图片集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2021121日至415日举办中国革命时代的艺术:傅抱石(1904-1965艺术展,展出了这位现代大师40艺术生涯的代表作,包括七十余幅绘画和二十方印章,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微雕印章《离骚》据统计,抱石先生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有关屈原像和屈原作品诗意图的画作,在他的专项题材绘画中数量极多,质量也极高。透过这件作品,我们不光可以看到傅抱石早期篆刻造诣上的突出成就,同时也能从另一个侧面窥探到他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深厚情怀。

正如傅抱石的女儿傅益瑶在《我的父亲傅抱石》一书中所回忆的那样:我的父亲酷爱屈原,无论是他的人生道路,还是他的艺术创作,都深受屈原的影响。

傅抱石和屈原的因缘可追溯到其青年时代。傅抱石在中学时期就熟悉治印,并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中所写的抱石自投汩罗以死仰慕屈原的品德情操,同情其抱石怀沙自沉汩罗江的悲壮,从而易名为抱石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这次的易名虽显草率,但实际上,这只是他将屈原烙印在自己一生的开端。在他的六个子女相继降世的过程中,他还根据《楚辞》中常出现的代表美好事物的来分别给自己的女儿命名,从这里看,先生的决心可谓不言而喻。

艺术创作上,二者的直接关联其实源于傅抱石留日期间,受日本画家的影响。上世纪初的日本画坛流行以历史为背景进行创作,家们常常以中国古代人物的故事和诗篇作为创作题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傅抱石的作品也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古代名人画像,包括《屈原》《陶渊明》《岳飞》等一系列作品。当时正攻读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今武藏野美术大学前身)的傅抱石,一面师承东方美术史家金原省


吾深造画论史论,一面不停地作画治印,潜心研究学术。

1935年,在金原省吾的鼎力支持下,傅抱石在日本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并将地点设在了东京银座最高档的美术展览场所——松坂屋举行。

在此次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傅抱石的篆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三枚印章的内容是取自屈原的诗句。一枚印文是: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边款刻上屈原《渔父》全文;另一枚印文是:阳春白雪。边款刻了《楚辞宋玉对楚王问》全文。还有一枚鸡血石白文印,在其三面刻了屈原的《离骚》全文。这三枚印章固然反映了傅抱石早熟的篆刻技巧,而他对屈原作品的钟爱和熟悉程度,更可见一斑。在展览当天,日本观众对傅抱石的艺术造诣大为惊叹,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奇迹,许多人购买了他的图章、书法和画稿。展览会上,他还应邀作了现场刻印表演,众多日本记者和观众看得如痴如醉,纷纷倾倒。第二天,傅抱石登上日本报纸头版,还配以现场拍摄的照片,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日本画家的影响,傅抱石对屈原的追崇还与一位著名学者密切相关,那人便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傅抱石曾专门拜访因四一二政变而流亡日本的郭沫若,两人一见如故,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友谊。早在任职一师附小的时候,傅抱石就聆听过郭沫若的报告,并对其印象深刻。傅抱石在史论研究中经常向郭沫若请教,在绘画创作上也不时得到郭沫若的劝言,而郭沫若也在这种交往中不断地发现傅抱石的艺术天分和才华。

19426月,郭沫若为抗战的宣传需要而创作了5幕话剧《屈原》,剧中将屈原塑造为一个勇于抗争强暴入侵的英雄,一个敢于以死来维护尊严的勇者。《屈原》的公演令热血青年、爱国之士莫不深受鼓舞,也引起了傅抱石的更大共鸣,于是感触之余挥毫创作《屈子行吟图》画面上笼罩着凝重苍凉的气氛,人物情感悲壮,形象独特,与前人画家笔下高冠、长剑、宽袍的屈原完全不同,郭沫若为此还专门为傅抱石题诗,大加赞美。在这一时期,屈原的其他作品如湘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b9e0bff0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