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日语、经贸日语的理想教学方法

2022-12-06 04:5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游日语、经贸日语的理想教学方法》,欢迎阅读!
日语,教学方法,经贸,理想,旅游

摘要: 国际化时代的视听课教学不再是单一地帮助学生提高听解能力, 日语教学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此需要视听课教学的内容更富文化性,教学过程更趋交际化。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法结合,提高外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 文化背景; 提示; 交际法; 情景化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开放的时代,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全球化已是当前各领域所面临的最富挑战性的课,它影响着我们的现在和将来。时代对外语教育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外语教育成为让学生掌握外语的语言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要求外语教育成为让学生学会应用第二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教育过程。视听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实际能力、展现异域文化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因此视听课作为外语专业的基础课,21世纪的外语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其授课目的不再是单一的帮助学生提高听解能力,即能够听清、听懂,已经提高到借助形象的语音画面理解教材内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此就需要视听教学的内容更富文化性,教学过程更趋交际化。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多角度选材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说过:“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惊奇、精神上的享受可以使一个人情绪兴奋,情绪兴奋则可以激励人积极地对待学习活动,这是形成认知兴趣的第一步。实验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用听觉学习经过三天的遗忘率是80%;只用视觉学习经过三天的遗忘率是50%;而视觉、听觉协同学习三天的遗忘率则大大降低,只有18%。视听教学采用现代教育传播技术,兼有声、光、电三种传媒,以利用多种感官为出发点,提供给学习者结合了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的音像画面,对学习者产生听觉、觉的刺激,帮助学生构成有利于学习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认知兴趣。视听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与实际生活贴近的学习环境,是现代外语教学最为崇尚的教学方式。但要真正发挥出视听教学技术的优势,还要从教材的选择与教法的探索上下功夫。

在听解练习中,由于同时接受多感官的刺激,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因此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消除困倦的教材对教学活动的开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教材的选择。现代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内容,但也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将视听课变成了视听电影欣赏课,而忽略了提高听解技巧、促进语言能力提高的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材料中,由于剧情的关系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标准的语音、语调,甚至还会有浓重的方言、口音。这些情况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对经过一二年听说训练的高年级学生培养听懂自然口语能力很有帮助。在中、高级阶段,可以适当地将其作为精听教学的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初步掌握了个别日本人的言语习惯,能够听懂一些不太标准的日语,从而增强听解的实用性。在高级阶段还有必要适量地加入新闻、时事话题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层次。对于文化片的选择也应注意素材内容的艺术品味和语言环境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用日语讨论的热情,鼓励学生在思维和表达中创造性地运用日语。

在初级阶段的学习中,由于对日本、日语的了解很少,所以很多初学日语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这时正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兴趣指向,给予多领域的接触,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很多学生会对电影、电视剧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由于学生语言知识不丰富,听懂率不高,容易发生学习兴趣偏移,即只注意情节,对语言的学习一知半解。应尽量选择一些内容难度与精读课相当,生词量少,发音标准,语速适中的音像内容作为教材。笔者认为从语言国情学的视点出发,在内容上最好多选择介绍同语言教学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其内容相当广泛,小的如衣食住行、家庭起居、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信息传媒;大的到行为规范、人生信仰、伦理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这样的教材不但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听解水平,对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理解日本人的行为、思维方式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为学生理解其他专业课中的内容也提供了视听觉上的佐证。例如,在一年级精读课教材中,出现过「ゴミ分类」一词。它的意思是要求居民将垃圾分类、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放到垃圾站。但由于中国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亲身经验,所以学生只能抽象地记忆教师口头讲授的内容。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制作的系列音像教材「日本人のライフスタイル」中有这方面内容的介绍。学生在视听课上看到具体的声像说明后,不但能够增加对现代日本生活知识的了解,而且「ゴミ分类」一词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形式也由抽象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不再是一知半解了。语言形式相对地说是有限的,而它负


载的内容却是无限的。语言教学越是向中、高层次发展,语言负载的文化便越突出。视听教学可以把负载的内容通过声像传达给学生,让语言形式和内容动起来。

二、讲解与影像结合,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

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过程中,仅依靠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即使听清了素材中的所有单词,也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素材内容的含义。听解过程并不是被动行为过程,而是听者调动自身已有的语言知识、及有关所听内容的背景知识进行积极理解的主动行为过程。这里的理解并不单纯是通过辨音的方法听懂词汇、句型等作为句子存在的语法概念,更要理解其内在的深层含义。这一含义有时并不直接表现在句子的表面,这就要求学习者不但运用掌握的语言知识,还要运用文化背景知识帮助深化理解。一个国家的语言是这个国家文化的一面镜,也是该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反映,它反映着该民族人民的劳动创造、艺术成就、价值取向、观念和生活习俗。早在20年代胡适先生曾强调我们学习西洋文字不单是要认识几个洋字,会说几句洋话,我们的目的在于输入西洋的学术思想,所以我认为中国学校教授西洋文字,应该用一箭双雕的方法把思想和文字并教。 当今,外语教学工作者对可以通过掌握外语来了解外国文化的普遍看法质疑,有的学者提出:“不具备相关的异域文化知识,不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就不能掌握好一门外语。现任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主席Christopher Candlin教授从哲学的高度也强调课堂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文化因素。学生对外语意义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对所熟悉的内容听解速度比较快,理解的层次也较深,但对生疏的内容的理解就困难得多。例如,在影视剧的对白中经常会出现授受关系句型,通过语言结构表面我们可以搞清楚行为人之间的动作关系。

但要理解隐含其中的人际关系等更深的内容就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帮助才能完成。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解水平,在教学中就要克服以往听说教学过于在听词、听句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文化背景教育的缺陷,在帮助学生提高听音技巧、积累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把对日本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作为课堂活动的一个重点。借助视听教学的电视画面又可将口头的讲解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现实感,促进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使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密切配合、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网络时代的发展,文化的差异在缩小、互融、共生,即使这样,外语教学的文化使者的角色也不会改变,反而有更加强化的趋势。

三、注重事前提示与视听教学的关系,调整传统文字资料结构

对听解产生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除了要在课上作为重点加以说明以外,还可以借鉴事前提示方法,编写书面教材的时候有所注重。事前提示是早在1963年由奥斯贝尔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记忆中的现有知识,提供现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连接的桥梁。根据对事前提示教学法的研究,该方法也非常适合于听力教学。因为导致听解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听者不具备相关知识的提示,或其调动出的已有知识与实际需要不符。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补充或调动出正确的已有知识。进行事前提示的方法很多,如提供图表、照片或单词表等。由于我国学习外语的学生极为重视单词的学习,因此通过单词表进行事前提示符合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实验结果也表明单词表提示效果明显。 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的内容,一般要将视听内容印刷成册发放给学生。但笔者认为只是简单的脚本印刷的,还不如不做。因为这会令学生产生依赖情绪、懒惰意识,放松了课前、课上的听音、辨音学习,削弱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结合前面提到的事前提示教学法,笔者认为可否将视听教材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单词表;一部分为脚本对白全文,在不同的时间发放给学生。即,在新课前,教师将与内容相关的生疏单词的平假名、汉字列出,并在其后流出空白,发给学生查明意思后填上。以这样的形式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事前提示”,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调动已有知识,对听到、看到的素材内容进行推测。在不断的练习中,学生的推测变得更加准确、有效,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听解能力逐渐成熟,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另一部分脚本对白可在课程内容完了后,提供给学生,备作复习时使用。随着教师编写水平的不断进步,如果能够在事前提示资料中增加图片等内容的话,会令提示内容更加丰富,提示效果也会更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bef981ca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