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小总结

2022-12-24 22:35: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典文献小总结》,欢迎阅读!
古典文献,总结

古典文献重点二

1 宋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2 唐代四大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 3 甲骨文注释: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 4 东汉,《三略》又名《黄石公三略》,与《六韬》同为中国古代著名兵书。 侧重于从

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 5 魏晋玄学:何晏 《论语集解》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王弼,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

。著有《周易注》;郭象:西晋玄学家 。著《老子注》 6 魏晋南北朝,葛洪《抱朴子》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从此确立了道教神仙

理论体系。又继承魏伯阳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葛洪《神仙传》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

7 郑玄:不仅集古文经学之大成,而且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独创了一个新的学派——

郑学。毛诗笺》 《三礼注》流传至今。

8 《史记》西汉•司马迁; 《汉书》东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西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9 陆德明:《经典释文》语音的发展变化和方言的客观存在使汉魏以来为经典所作的注

音比较混乱,阅读不便。陆德明以“典籍常用,会理合时”为基本原则,统一注音。对经典的文字和内容也作了校勘、训诂。 《经典释文》对所注之书,均标明书名和章节,然后摘录字句,注释音义,绝大多数字都标明反切或直音。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全书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的各种音切和诸家训估。因绝大多数音训原书都已失传,故本书保存的资料弥足珍贵。 10 春秋三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榖梁赤《春秋榖梁传》 11 《通典》:唐·杜佑,一部典章制度专史。记述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

﹑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 12 《通志》·郑樵。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中国通史 《通志》为纪传体,“年

表”改称“年谱”,把“志”改称“略”。由纪、传、谱、略、载记五种体例构成。 华部分在于二十“略”二十略对文献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校雠略》《艺文略》《金石略》和《图谱略》上。《金石略》和《图谱略》扩大了历史文献资料的范围。《艺文略》通录了古今存佚的文献,创立了新的图书分类方法。《校雠略》集中系统地反应了郑樵的文献学思想。是通志二十略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对文献资料的搜访,典藏,整理,使用等问题的看法都包括在内。 13 《文献通考》(简称《通考》,元·马端临从上古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通

史。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著作。 14 三通:唐·杜佑《通典》,宋·郑樵《通志》,元·马端临《通考》三部系统的典章

制度史。

15 《太平寰宇记》宋太宗时期编写。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

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广泛引用了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以至仙佛杂记,计约二百种,且多注明出处,


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体例上仿唐代总志,又增“风俗”“姓氏”“人物”等门, “人物琐事登载不遗” 这种以人文结合地理的方式实被后世地志奉为典范 “盖地理之书,记载至是书而始详,体例亦至是大变”。首次记录了宋朝绝大多数州郡的主户与客户户口统计,这对於研究宋朝的人口、户籍、阶级状况,也极为珍贵。 16 《武林旧事》,南宋·周密。记事较多的笔记小说。 17 宋代三大考据笔记: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科技类)南宋·洪迈《容斋随笔

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 18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大型道教类书,录有宋以前之全部古道书。俗称“小道藏”

本书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等作提纲挈领之阐述,是部概论性的道教著作。收录了汉魏六朝至北宋初的大量道书。 19 宋•五灯会元》,佛教文献。“灯录”即“传灯录”,是禅宗历代传法机缘的记载,

譬如灯火相传,展转不绝,所以叫“传灯录”“五灯”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

20 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戏曲作家。 “解元” 是当时读书人之通称。《西

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是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的长篇说唱文学元杂剧《西厢记》所本 唐宋时,凡举进士者,皆由州县地方推荐发送入京,称为“解”。后称科举时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元以后对读书人统称或尊称为“解元”。 21 清·《四库全书》既是对典籍的大整理、大搜集,也有对典籍的大禁毁、大破坏。

一共抄写了七部。

22 中国文献学开创于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后人用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开创的学问。 23 “校讎学”是指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 24 刘向·《别录》我国目录学之祖,开创了叙录体目录的范例

25 刘歆、刘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图书整理编目工作。

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对每种每类都加小序,说明其学术源流,类别含义,为中国目录书的典范。

26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

史称“朱陆”。

27 经部,儒家十三部经书:《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

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8 史部: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纪纪传表志。二曰古史,以纪编年系

事。三曰杂史,以纪异体杂纪。四曰霸史,以纪伪朝国史。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六曰旧事,以纪朝廷政令。七曰职官以纪班序品秩。八曰仪注,以纪吉凶行事。九曰刑法,以纪律令格式。十曰杂传,以纪先圣人物。十一曰地理,以纪山川郡国。十二曰谱系,以纪世族继序。十三曰略录,以纪史策条目。”后世仍有调整增设。 29 子部:含诸子十家,合并“兵书”、“数术”、“方技”三大类,唐以后又增

家、道书(神仙家)艺术、类书、谱录等类,使子部内容庞杂,包罗哲学军事农业、医药、天文、数学艺术、手工、饮食、动植物及阴阳五行、风水占卜和类书各方面著述。其小说类还包括小说一类文学作品。 30 集部:以《汉志·诗赋略》为基础不断扩展而来。《隋志》有“楚辞”、“别集”、

“总集”三类,后世增设“文史”,《四库全书总目》又增设“词曲”,共为五类。 31 经史子集四部中,经部为与经学有关之著作,史部专科性较强,集部特点也较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3dee40703d8ce2f0066235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