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2023-02-21 15:3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自理,幼儿,培养,能力,生活

幼儿生活自理水平的培养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水平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水平,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但现在的绝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水平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合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水平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水平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实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水平高低的关键。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理解: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实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水平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协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度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能够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升对自理行为的理解。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能够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能够结合歌曲《系鞋带》来实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实行个别指导。因为幼儿之间存有个体差异,所以,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水平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水平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但要准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准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水平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能够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升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升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准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水平。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水平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水平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水平,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


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巩固幼儿和生活自理行为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还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要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持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 1、在一日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水平。

1)在生活活动中训练幼儿的自理行为。入厕、盥洗、加点无处不体现着幼儿生活自理的水平,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机,指导、监督幼儿的自理行为,使其形成习惯。如入厕后自觉整理好衣裤的习惯,餐前便后自觉准确洗手的习惯,点后准确漱口的习惯……

2)在区角活动中练习生活自理的技巧。活动区集娱乐、操作于一体,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动手动脑的机会,我们要结合教育目标,的计划地投放材料,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掌握技巧、练习技巧、熟悉技巧。如在操作区有计划的投放系鞋带的方法;投放各种豆豆,让幼儿练习使用筷子的方法……

3)另外,早操、午睡、户外活动等都能够渗透生活自理的内容。

2、激发幼儿的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够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如举行“穿衣比赛”“夹豆比赛”等。

3、让幼儿由自我服务发展到为集体服务。如每天安排值日生,给幼儿摆餐具、发餐巾等,让幼儿不仅能生活自理,还会为集体服务、为他人服务,在培养自理能力的同时也塑造了幼儿优良的品质。

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生活自理的内容存在于家庭之中,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再干也不迟、什么事都包办代替,以至吃饭、大小便都有大人帮忙,甚至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能做的事情,回到家里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这就需在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园同心,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要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转变家长的错误观念,让家长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

2、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4013bc302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